试析多元目标下的博士后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构(2)
2015-03-05 01:09
导读:总的说来,博士后质量与评价有以下作用:(1)科学的评估将有效地促进博士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2)客观的评估将为改进和完善我国博士后制度提供事实
总的说来,博士后质量与评价有以下作用:(1)科学的评估将有效地促进博士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2)客观的评估将为改进和完善我国博士后制度提供事实依据;(3)公正的评估也将直接影响博士后工作单位的健康发展,因为一套公正的评估指标也是一个可行的管理战略;(4)评估可以为多学科博士后培养和使用质量提出比较的策略;(5)评估可以为不同地区、不同学术的博士后进行差异比较;(6)评估可以为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及其测量手段摸索道路以提高博士后质量。
三、中国博士后质量管理与评价现状:问题与归因
1.考核与评估的目的及指導原则不够正确。部分博士后管理部门不能正确认识当前对博士后者或博士后人员进行质量管理与评估的目的与指導原则,从而使得考核与评估的工作失去其本来的意义;部分单位虽能认识质量管理与评价的目的与指導原则,但在具体制定考核与评价的方法时,却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原则。
2.考核与评估的范围太窄,要素的权重分配不够合理。有些博士后管理部门在进行考核与评估时,往往注重对博士后在站及申请人员的科研成果数量、博士
的质量等学术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估,而不注重考察和评估博士后人员或博士后申请者的思想表现、学风及工作态度、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以及潜在的科研能力,从而使得考核与评估的范围显得太窄。不少流动站在接收博士后时,甚至根本不进行综合评估,而只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考核和评价;有些流动站在博士后人员进站和出站时进行考核与综合评估,但是对各项考核与评估要素的权重分配不合理。
3.考核与评估的程序不够规范。部分博士后流动站在对博士后申请者或博士后人员进行考核与评估时,不能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规范操作,有的甚至只是走过场。有的流动站把某些重要的环节或内容忽略了,有的科研流动站虽然对考核与评估的内容、程序也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往往不能认真执行。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4.考核与评估的类型不够细致。许多单位在博士后人员进行考核时,往往只注重进站评估、中期评估以及出站评估,而忽略了日常的考核。日常的考核(包括自我考核及年度考核)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博士后,更要注重这些日常考核。只有加强日常考核,才能督促博士后研究人员及时发现自己在科研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5.考核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不切实际。部分博士后管理部门在制定考核标准与目标时,往往会对博士后人员提出过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以致有部分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根本无法完成,即使完成了这些要求,也往往是得不偿失,失去了做博士后研究的真正意义。许多考核的要求是按照类似博士生的标准来要求博士后人员的,其做法体现了将博士后作为学位的特点,但却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不相符合,也不利于为博士后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定量管理虽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如果过分坚持这个准则,则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尤其是一些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适合用发表论文的数量及刊物的级别来对他们进行考核。
6.考核与评估的标准不够公平。部分博士后管理部门在制定考核与评估的标准时,往往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博士后人员。例如,笼统地规定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必须发表多少篇文章或者出版多少专著才算合格或者优秀,而没有针对具体学科提出不同的标准。事实上,应对不同类型的学科,甚至是同一学科不同的专业,提出不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