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素质结构探究(2)
2015-03-30 01:04
导读:2.素质。高校辅导员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思想的效果。第一,道德素质的含义。道德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的实践中,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内心信念、社会
2.素质。高校辅导员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思想的效果。第一,道德素质的含义。道德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的实践中,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具有性、阶级性、性、稳定性、自律性的特征。道德素质是指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内在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行为中的体现,是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中通过社会实践和个人的自觉修养而逐步形成的。
第二,高校辅导员道德素质的具体要求。高校辅导员良好的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高校辅导员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高校辅导员的道德素质首先应该包括作为公民的道德要求,即遵守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爱家庭美德,这是对高校辅导员基本的道德要求。(2)高校辅导员道德素质的特殊要求。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及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决定了其道德素质还必须具有特殊要求。首先是道德境界的高层次性。在初级阶段,人们的道德水平参差不齐,是一个由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公德、革命的人道主义构成的多层次的道德结构。而高校辅导员应处于共产主义道德这个最高的层次,这是与其工作性质和劳动特点密切相关的。具体来说,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来看,其工作对象是具有各种人生目标和道德理想的人,要将人的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所希望的层次上,高校辅导员就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境界。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手段来看,其工作手段主要是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去真理,而高层次的道德是人格力量的源泉,因此,每一位高校辅导员都应把共产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其次是道德行为的模范性。道德层次越高,道德行为的感染力越强,道德行为的示范效应就越大,可以说道德行为的模范性是道德层次的外化。高校辅导员的模范效应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通过自己的道德行为直接感染教育对象;二是通过传播渠道间接感染广大群众。
(二)智能素质
智能是由知识和能力两部分构成。相应的,智能素质也包括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两个部分。
1.知识素质。知识是一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能力素质形成的基础。知识素质是指人们掌握科学知识的状况,它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高校辅导员良好的知识素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较高的知识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及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对象,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知识:(1)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有着鲜明党性的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是党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因此,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辅导员所必备的最基本的知识素质。高校辅导员要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质和精髓,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作风。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才能从容对待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明辨是非,化解矛盾;才能准确地向学生灌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他们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2)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和政策性很强,具有特定的理论和方法。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等知识,包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经验、思想政治
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学、教育学、学、管、行为科学等。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3)其他辅助知识。高校辅导员除了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必要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例如学、学、、理论等。只有如此,高校辅导员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二,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指客观知识经过求知者的输入、加工、储存,并在头脑中形成的由智力联系起来的有序组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对象要求其具有“图钉型”的知识结构,即一方面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图钉尾部),不仅要具有教育学、学、行为学、
伦理学、、
历史学、
逻辑学、、等社会科学知识,还要具有、、
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图钉的针杆部分),即具有精深的思想政治知识;此外,还应有特别的优势,具有相当的钻劲和韧劲(图钉的针尖部分)。
2.能力素质。高校辅导员的能力素质是指他们运用各种知识,独立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领。高校辅导员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指个体运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独创性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以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新时期,学生的思想空前活跃,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及时地解决学生思想出现的新问题,为学生的成才和成长服务。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要求他们思想活跃,不迷信权威,敢于冲破旧观念的束缚;对新事物新问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接受力;要不断提出新的工作设想,使思想政治工作能有所创新和突破。
第二,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高校辅导员确定工作目标,提出工作任务和内容,改进工作方法的基础。高校辅导员的调查研究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获取真实思想信息的能力。即能从人们的言谈、行为、情绪变化及整个社会系统中了解到工作对象的真实情况。(2)对思想信息进行准确分析的能力。即能将感性的通过思维加工,认识事物的本质,预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为解决思想问题提供最佳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