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思考(2)
2015-04-02 01:03
导读:一是要树立相互肯定的意识。即日常思想工作者和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要相互肯定,克服仅仅强调自己工作重要性,而忽视另一方工作重要性的不
一是要树立相互肯定的意识。即日常思想工作者和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要相互肯定,克服仅仅强调自己工作重要性,而忽视另一方工作重要性的不良习惯。长期以来,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都存在着轻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认为日常教育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性和理论性。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存在着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情绪,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纸上谈兵,不能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并质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确存在着思想政治理论课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确实有以“”替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是改变思维定式,克服互相抵触的,学会发现对方的长处和优势,取长补短,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二是要沟通和团结协作。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队伍,以不同的方式在做同一件事,这就需要双方勤沟通、多交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适时地给予配合。从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也应及时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在对学生的管理及其他活动中给予支持。两支队伍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协同作战,把合作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三是要联合攻关,开展合作研究。高校的两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各具优势,而长期的不完全合作无法将其优势发挥出来。他们在面对相同的教育对象时,能从不同角度深刻剖析学生的情况。基于此,若在申报科研课题时能做到相互沟通,以形成合力,必然能够显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一步说,各高校若能成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机构,吸引两支队伍的人才参与,必定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中国大学排名 三、用健全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由党委领导的,当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是由一位党委副书记分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有些高校主管思想政治教育的党委领导只负责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则由教学副院长主管,这种管理体制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形成。为此,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就必须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分管思想政治教育的党委书记要提倡思想政治教育“一盘棋”的理念,树立全局意识。院系领导层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贯彻思想政治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要使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参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日常的班级管理理念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应主动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以理论教学的实践效果。
四、用新型人才观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高校的两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输送了两类人才,一类是从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干部;另一类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职教师。前者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养成了在日常管理和各种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习惯;而后者则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养成了偏重于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观念。这一特定的工作习惯和思想观念给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形成制造了障碍。要消除这一障碍,就必须培养新型的思想教育人才。
一是要从管理者开始抓起。现在高校分管思想政治教育的党委领导多为专职干部,并且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再加上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管分治,造成了“主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不但荒废了其原来的专业,而且也不能完全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的尴尬局面。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使高校主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既具备统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又具有胜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能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是要培养新型的辅导员和政治理论课教师。目前,高校辅导员多为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为了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就必须要培养新型的辅导员,即专业化的辅导员,也就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专业的从业人员。这些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业的专业人员应该具备承担诸如形势政策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能力。而作为新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应具备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还应善于发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内涵,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并能承担一定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