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我国重视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意义和(2)
2015-04-06 01:09
导读: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在我国现阶段重视五年制高职的发展不仅仅是合理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五年制高职目前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如生源不理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在我国现阶段重视五年制高职的发展不仅仅是合理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五年制高职目前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如生源不理想,高职院校举办五年制高职的意愿不强,依托中职学校来举办五年制高职存在制度设计和对具体实践效果的疑虑等。这些问题应该通过何种合理的方案得以更好地解决,五年制高职的独特优势该如何通过改革得以更完善地发挥出来,自身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在提出重视发展五年制高职时所必须首先解决的。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研究各国和地区在五年制高职方面的发展经验,将对我们有所启示。
二、国内外发展五年制高职的经验与启示
(一)日本发展五年制高等的经验与启示分析
日本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机构为高等专门学校,绝大多数公立,由举办维持。自20世纪60年代初招生以来,这一教育形式在日本获得极大的成功,用OECD政策观察团的评价来说就是“即使从全球水平看也是高水平的,让人佩服”。虽然招生不多(近几年都是近6万人,约占初中毕业生的1%),但是五年制高职为日本产业界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教育体系中地位独特。
通过考察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可以发现如下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培养目标明确,无论是初期的“中坚技术者”还是新时期的“具有实践性创造性的技术者”,高等专门学校都是围绕产业发展来培养技术人才。二是发展方向明确,日本一直坚持高等专门学校区别于大学教育的特殊性,在要求高学历化的情况下,高等专门学校形成了七年制(本科)甚至九年制(
研究生教育)的教育形式,形成了完整而独立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但严格限制高职教育转为大学教育。三是在课程结构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人格培养和教育,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随时更新和增加课程内容,理论课程为实践服务并与“专攻科”形成知识阶梯,并重视与教育。四是注重毕业生出路的多样化,从最初的100%就业到2005年达到了近42%的升学,情况变化很大,为学生构建了职业教育系统内部上下衔接、使之与体系外部的普通教育体系相互融通的机制。
大学排名 (二)我国地区发展五年制专科教育(五专)的经验与教训
台湾五年制专科学校于1949年正式成立并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5年,在毕业时取得副学士学位证书和初中级技术员资格。到2004年,台湾的“五专生”占专科学校总学生数的一半左右。台湾发展五年制高职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经验:一是满足学生学业进取的需要,建立完善了学生向上的通道,“五专”毕业之后,可以进入二年制的技术学院以及更高层次继续学业;二是实施严格的评价制度,如1975年开始举办的“专科学校评监工作”,对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师资、教学方法、课程、学生实训及继续深造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经费资助、升格、扩大规模等的重要条件,对专科学校的质量提升和高级技术人才培养贡献很大。三是为适应目前社会进步、产业升级的需要以及民众对学位、文凭的追求,专科学院一直在酝酿改制、升格为技术学院,1996年审议通过《专科学校法》,为改制提供了依据。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5年,台湾的专科学校数目已经减少为17所,而且可以预期所有的专科学校都将改制为技术学院。同时,台湾五年制高职也曾有过深刻教训,如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五专大量扩增导致培养质量下降而遭到民众质疑,于是在1967年被“教育部”宣布停止新设。
(三)我国江苏省在探索五年制高职方面积累的经验
目前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在校生近40万人,规模全国最大。从2009年起,该省将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纳入高招规模,并首次对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试点,“专转本”学生将安排在8所独立学院,从而保证五年制高职毕业生与高职高专毕业生享受完全一样的政策待遇。
从江苏省的办学实践看,其成功经验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政策上的倾向性支持,如招生上,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招生录取放在四星级高中之后、其他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之前进行,这就保证了生源的质量,并根据地区不同由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统筹招生计划;二是强调培养质量,如对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相关院校的资格严格把关,出台质量评估和专业建设水平标准,实现校际间专业建设的交流与教学资源的共享;三是积极探索适合五年制高职教育改革的路径,如创造性地实施五年制高职生的“专升本”,为学生的生涯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