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党建工作在提升高校科技竞争力中的作用探(2)

2015-04-07 01:17
导读:二是党员带头攻坚,形成团队攻关向心力。攻坚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团队党员特别是负责人一方面要肩负起对外联络、团队、节约科研等的任务,同时还

  二是党员带头攻坚,形成团队攻关向心力。攻坚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团队党员特别是负责人一方面要肩负起对外联络、团队、节约科研等的任务,同时还必须投入智慧和精力,在固化研究方向,促进链式创新,强化自主创新,催生核心成果等方面做出贡献,通过率先进行攻坚克难,带领团队共同形成攻关的向心力,激发团队攻坚的强大内动力。由党员教授周志祥领衔的团队,会同学校、院等专业的专家教授,一直着力于“桥梁结构损伤机理与神经网络”方面的研究,经过多年探索,研发出了混凝土桥梁裂缝仿生监测等系列系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中一项成果荣获2008年度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是加强团队培养,规范管理考察科研目标执行力。在团队人才管理方面,重庆大学党委决定,学术带头人在由学校上报的相关学术荣誉或称号时,给予优先考虑;优先资助科研团队成员出国留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提出,在实验平台建设和团队建设上,以院系为基础,通过梯次级培养模式,不断打造高层次创新团队,建立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水平的人才梯队。科研团队实行带头人负责制,团队成员的隶属关系保持不变。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委托校学术委员会,对科研团队建设周期成果进行验收与等级评定,评定等级分优良、合格与不合格,并在执行期内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专家小组采取现场考核或公开答辩方式对团队的科研目标执行力进行检查、监督与。

  三、夯实基础,增强党建工作在科研平台建设中的固化力

  高校党建工作要为科研平台建设解决后顾之忧,要主动创造条件,为夯实基础、优化平台建设提供强大保障,并形成不断巩固平台建设的有力支柱。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是创建科研平台,固化科研基础。为集中、物力、财力,实现打造“高层次项目、高层次成果、高层次平台及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培养”,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实施“以人才建设为中心,平台、学科、团队、人才一体化建设”的模式,合理调配不同学科优势人才资源,进一步整合力量,优化平台建设。针对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行业特色鲜明的科研平台建设特点,围绕研究需要,为其创造更加良好的科研条件,切实增强学科平台建设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此外,重庆交通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对科研平台基础的逐步强化,在经费上连续滚动支持,对依托校级科研平台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的研究团队给予额外奖励。
  二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化平台建设。对依托学科专业为平台的科研项目,给予政策上的适当倾斜。在充分利用现有科研资源的基础上,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全校人文科学大会上,都明确提出要主动将学校人文科专业融入大交通、大行业之中,打造富有鲜明交通行业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品牌,使其在该领域领先于其他高校。2000年以来,经过不断建设,学校的涉外工程专业,在全国高校中已经成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热门”专业。2008年,重庆交通大学承担的工、理、文互相依托和交融的重要科研项目“云南保腾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经校党委研究决定,将该项目的科研管理提成在规定的基础上降低6%,为重庆交通大学形成新的科研方向奠定了关键的一步。

  四、参与服务,确保党建工作在创新能力建设中的激活力

  党建工作的活力,来自于参与、来自于实践和服务。党组织要在学校的创新能力建设中逐步转变观念,要通过党员队伍和党组织机构,实现对师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提升的参与和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党建工作的创新活力。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一是参与“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实行党员传帮带工程。对党员骨干教师和承担有科研教学任务的党员干部,重庆交通大学党委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中,与青年教师结队,在科研方面承担起传帮带的作用。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改变单一的“导师+研究生”一对一科研教育模式,要求党员科研团队对应研究生团队,定期召开研讨会,形成复合型、多对多的研究生培养关系。此外,重庆交通大学各级党组织主动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参与产学研一体化工作,与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联合,开展合作创新,共同培养研究生,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搭建本科生参与教学科研的平台,形成了校内外、优势互补的格局。通过以上举措,促进了重庆交通大学青年教师与研究生、本科生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是设立党员教授工作室,加强师生创新能力辅导。在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重庆交通大学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积极为教师党员、专家党员创设各种培养师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平台。2005年,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学院党总支率先在学校设立了“党员教授工作室”,进一步发挥专家教授群体在教书育人、带动青年教师参与科研、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建设等方面的榜样示范作用。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及时经验,并在全校大力推广。通过这一举措,为学生搭建了更好的课外交流、接受科研见习与指导的平台,为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方便和支持,在促进学校师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鼓励科研成果进课堂,培养具有创新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学生。重庆交通大学党委积极探索教学科研互动形式,实践形成了“科研成果进教材,科研信息进课堂,科研仪器进实验室,科研选题进(论文),学生进科研课题组”的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模式,在提高教师队伍学术水平的同时,也从整体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重庆交通大学党委高度重视通过办学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和成才教育,特别是通过情系西部、实干奉献、开拓创新“铺路石”精神的凝练形成,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党委强调,要通过文理交融、学科专业交叉,形成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学科专业,产生具有超前性的研究成果,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兼容的、具有综合创新能力和较强创新水平的交通行业特色人才,确保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始终能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做法,为重庆交通大学连续13年来一直保持90%以上的就业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试论教育评价机制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