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2)
2015-04-13 02:13
导读:二、高校贫困生思想的现状 当前,高校已充分认识到了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关注这个特殊群体,并取得了一定
二、高校贫困生思想的现状
当前,高校已充分认识到了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关注这个特殊群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第一,大家对贫困生落实帮扶已经形成了共识,这也是改进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因此,要积极拓宽帮扶渠道,为贫困生争取多种形式的经济支持。但目前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相比较而言,为贫困生提供的经济支持显现出一定的问题,比如资助渠道不宽,仅仅局限在校内,校外的渠道比较少;资助力度不大,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生享受到资助,只能把有限的资助金额拆分给许多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资助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第二,目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稳定的机制保障,经常处于被动的局面,显示不出工作的系统性和长期性。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辅导员针对不同的贫困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长期的引导。但是目前学校工作者仍没有对贫困生形成足够的关注,工作往往浮在表面,疲于应付,缺少有意识的引导,缺乏个性化。第三,政府和高校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一般都比较重视对贫困生经济帮扶,认为解决了经济问题就万事大吉了,而往往忽视贫困生的问题,缺少人文关怀,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三、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关注他们的思想、学习、心理和生活状况,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通过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励志类活动,不断加强引导,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增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一)积极落实经济帮扶
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仅仅做好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与解决具体困难相结合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因此,辅导员要认识到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重要性。近些年来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政府、教育部门、与学校共同努力,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经济救助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临时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助学体系。辅导员要全面掌握这些政策动向,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把每项政策都宣传到位,让所带的每一个贫困生都能清晰了解每项资助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需要办理的手续。根据不同的贫困个体以及不同的贫困程度,帮助其找到最合适的路径来解决问题,避免有些贫困生因为不能很好理解
而错失一些机会。
(二)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应该说“80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同样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但是在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物质欲望不断增强的同时,有些贫困生表现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问题: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造成自身贫困的原因,产生了对党和社会的怨恨情绪,产生了“仇富”心态;有的贫困生过分沉溺于自己的不幸,看不到光明的未来,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有的甚至埋怨命运的不公,对周围的人或事产生抵触或敌对情绪。辅导员要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强贫困生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报告、面对面地谈心,宣传身边优秀的典型,逐步培养他们正确的政治态度、观念和价值取向,使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