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保证地方工科院校质量之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究竟如何保证地方工科院校的教育质量呢?笔者认为,肩负着为地方建设培养所需人才任务的地方工科院校,必须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加快教育工作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一)找准办学质量定位
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质量标准,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差异的一面。地方工科院校在把握质量建设的定位时,必须抓住其层次类型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一是“地方性”。能否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密切结合,服务的水平与功效如何,是衡量其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尺。二是“教学型”。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是评价这类院校办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三是“应用型”。这类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是衡量这类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基于上述分析,地方工科院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学校办成区域性人才培养的基地、科学研究的中心、社会服务的中坚和精神文明的典范。
(二)建立“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综合、交叉、边缘学科不断涌现,信息高速公路的各种成果使任何人都无法接受所有的知识,这要求该时代的人才不仅要有相应的专业特长,能在某一领域做出特殊贡献,还!识有广博的知识内涵和对各种高新知识与技术的系统掌握、融会贯通、互相渗透、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增强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地方工科院校必须紧随时代潮流,立足自身改革和发展,在专业教育与通才教育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专业口径,由培养专业型人才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过渡,使育人模式由过去的单一型转化为“一专多能”型。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教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目前,我国各高校一方面师资严重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的不尽合理,稀缺的师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笔者认为,对教师的管理服务工作要突出五个重点:一是师德教育要常抓不懈;二是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三是模范遵守教学行为规范;四是全力支持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五是高度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作为地方工科院校,既要为教师提供服务,也要实施有效管理,这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机制有序运行的需要。
(四)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差得很远。没有足够的与高校扩招规模相适应的教育经费,何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此,教育部门必须加大投入,使教育经费能够在制度法规上得到确实有效的保障。目前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基本渠道是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这两者加起来也不足所需经费的1/2。政府是教育投资的最大收益者,按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政府应尽最大努力补上高等教育经费的缺口,保证高校基本的办学条件。政府也可以让投资者适当获利,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投人高等教育,启动高校后勤社会化,鼓励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
(五)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管理创新能力的大小。建立符合校情的创新型管理模式,是地方工科院校特色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地方高校而言,学校应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重新认识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教学管理人员在学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创造有利于职业化教学管理的机制和,提高教学管理的权威性,使得管而有理、有章可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异常迅猛,地方工科院校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通过质量建设,要将追求高质量成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目标,并且覆盖学校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以此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使地方工科院校的跨越式发展保持应有的高度和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