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外延协调建设的思

2015-04-26 01:0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外延协调建设的思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在建设创新型和高等


   [摘要]在建设创新型和高等大众化的背景下,研究质量内涵与外延的协调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要树立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型高等教育质量观,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全面质量进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注重加强内涵建设,优化高等教育发展外部等五项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内涵外延

  一、对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外延的认识

  1.高等教育质量释义。质量是人们对事物内在属性的量度判断。高等教育质量是人们对于高等教育达到其预定日标程度的衡量。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不同的时期,人们所形成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具体的、历史的。同时,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具有多维性,不同国家、不同个体和不同时期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看法是不同的。高等教育质量概念还是多层面的、富有个性和特色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质量标准也是多样性的。但高等教育质量作为对高等教育达到预定目标程度的衡量,其基本含义应该是清晰的。(1)高等教育的职能是明确的。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进行科学研究,以及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任。因此,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必然依据这三个方面的相关参数。(2)高校的教育质量足具体的。高校是高等教育的基地,一所大学的教育质量内涵是丰富的,同时也是具体的、明确的。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研人员质量、教学计划质量、大学产品质量、基础设施和内外环境质量等几个方面。(3)高等教育质量的界定是明确的、可监控的。英者戈林(DianaGreen)认为,高等教育质量的界定可从五个角度进行:一是把质量与提供独特而特殊的产品及服务联系在一一起;二是把质量与预定规格和标准的一致性作为依据,依此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可能设定不同的质量标准;

  1是强调以高等学校达到目的的程度为标准,把判断质量的尺度定义为是否符合标准;四是把质量定义在实现高等学校办学目标的有效性上,具体标准是以高等学校是否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使命的表述为特征;五是把质量定义为以高等学校能否满足顾客即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和政府等规定的和潜在的需要。

  2.对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将概念分为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是形式长期研究的结果。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也可以叫做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对象或范围。内涵和外延有一定的确定性和灵活性,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外延也不例外。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是外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外延的发展是内涵提升的有力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主要包括培养人的标准、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校阅文化建设质量等。而高等教育质量的外延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外在体现,是高等教育质量在社会活动和外部环境中的显现,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质量、产出质量、科研质量、社会服务质量方面。高等教育的实践表明,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协调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得以整体实现质的飞跃的保证。

  二、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外延和谐建设的对策

  1.树立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型高等教育质量观。当前要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尽快形成并牢固树立起科学的办学理念和科学发展观。(1)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在办学过程中,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条件”协调发展的办学原则;在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追求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注重抓好高校的内涵和外延建设,保证高等教育的内涵质量和外延质量。(2)进一步明确新型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主要内容:一是提倡发展的质量观,把发展作为衡量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观念,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二是强调整体的质量观。张应强教授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是一种整体质量,而不是单一人才培养的质量,它对科学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作用,对社区和职业生活的贡献等,都是进行质量评价要考虑的。三是强化多样性的质量观。多样化质量观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面对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强调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对于研究型大学,必须坚持学术质量观;一般本科院校必须树立社会需求导向的质量观;普通专科教育应当坚持个人选择导向的质量观;社会办高等教育可以坚持需要导向的质量观。四是坚持特色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高等学校的特色是其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高等学校只有办出特色,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要。五是注重适应的质量观。适应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指高等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满足受教育者个人的程度以及所培养的人才满足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程度。

上一篇:试论对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反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