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社会文化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深人,国外的文化和思想传入我国,从而形成多元文化的土壤。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往往表现出其多元性、复杂性甚至矛盾性。一方面外来文化和思想的传播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了个性张扬,务实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庸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价值体系也随之乘虚而入,影响、渗透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在大学生当中开始滋长蔓延,导致部分大学生偏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追逐眼前的个人利益,淡漠社会选择和社会价值的行为选择取向。
3,高等改革因素。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同时,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大部分大学生仍固守传统的自我认知和心态,从而导致择业时期望值普遍偏高。此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也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新的就业制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择业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使大学生择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在择业时,过于求稳,产生严重依赖;同时,在无奈之余,不少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更加注重眼前利益,产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错误思想。
4.高校因素。高校有必要也有责任担负起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教育的重担,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德育都是强调一元的传统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排除、压抑与主流价值相背的道德认识和价值取向。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对高校这种传统的德育模式产生强烈的冲击,并通过学校德育以外的各种形式如大众媒体、家庭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面对这种新的形势,传统的德育模式和内容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同时,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和模式也相对滞后,常常偏重择业技巧和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的指导,而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就业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相对欠缺。
s.家庭因素.家庭的状况、父母的文化素质、价值观念、教育职业评价、言行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但一些父母重期望轻培养,对子女期望过高,求稳定、保终身等传统观念灌输给子女,从而影响了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此外,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也深受其所属的同龄群体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从众倾向。
三、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取向的方法
1.积极开展正面的社会典论宣传。社会舆论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是广泛而深刻的,它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感染性。就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来讲,主要是应积极创建正面社会舆论,旗帜鲜明地倡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符合、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应坚决支持,大力弘扬。此外,社会和高校应该积极宣传和渲染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中的积极因素,表扬先进、树立典型,挖掘往届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过程中蕴藏的各种积极因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使广大高校毕业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
2.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文化具有教化、塑造、认同与整合、积累与遗传等功能。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必然要受到社会主流文化导向的影响和折射,因此,一个健康积极的主流社会价值导向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要在大学生中加强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教育,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弓I导大学生自觉地抵制庸俗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将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实现建立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真正达到个人和社会双赢。为此,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个人与社会统一,以社会为本;坚持义与利统一,以义统利;坚持艰苦创业与物质需要满足相统一。
3.充分利用高校教育的主阵地。(1)通过“两课”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高校应始终注重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两课”教育,倡导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培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之既具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有积极的择业意识,又有合理的择业方式;既追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又确保社会价值的实现。(2)结合专业课程,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高校教育应该突出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与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行业调查、专业、毕业实习等实践,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质量,丰富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及健康的就业心态。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的工作力度,强化服务功能,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择业方法与择业技巧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择业知识和择业技巧,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就业期望值,走出择业误区,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鼓励他们面对现实,务实择业。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指导,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就业压力,解除心理上的困惑,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就业挫折,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4)启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和咨询活动。高校应该从学生人校起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尽早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学校可以举办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设立职业指导教研室、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课程、进行个性化指导咨询等形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S)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弘扬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佗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除了舆论宜传、文化熏陶、思想教育和职业指导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配合引导和鼓励面向西部、基层就业政策的实施,必须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能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形成起积极引导作用的配套机制,从而从机制上给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以正确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