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教育质量视阔下高校研究生管理创新研究(3)

2015-04-28 01:18
导读:(一)理念的创新 作为一种 ,一种实践的理性,管理理念是管理的精神和管理的实在的统一。研究生管理的基本理念是研究生管理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的理

  (一)理念的创新

  作为一种,一种实践的理性,管理理念是管理的精神和管理的实在的统一。研究生管理的基本理念是研究生管理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的理论基础和主导的价值观念。确立正确而先进的研究生管理理念,并以此来引导实践,才能使得研究生管理站在一个相对前瞻的制高点上。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的实际,笔者认为如下管理理念值得借鉴。首先,柔性管理理念。“柔性管理是指在研究人们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的方式,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的自觉行动的管理。”柔性管理理念,是研究生管理关系内在规律的凝结和理论提升,是研究生管理精神的精华。正如国外所倡导的“StudentFirst”理念一样,研究生管理一定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尊重其习惯与需要,采取化、人性化、服务化管理,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人文氛围,科学运用亲情因素,在“服务育人”的思想的指导下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其次,管理效益理念。研究生作为一个具有投入与产出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生产部门,其过程中存在着的价值,并不仅限于秩序、公平等,还体现在“实用性”,即获得效益的最大化。教育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益和效率的统一。离开了这两者,教育管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显然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也摆脱不了效益优化这一管理的本质问题,其在制度设计和程序运作上自当以使管理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为起点。最后,可持续和谐理念。可持续和谐是指在不同层次整合力的作用下不断升华的结果,是一种不同事物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的可持续性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管理的最佳状态就是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生管理要用和谐理念推动发展,要坚持务求实效的原则,引导各方主体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不断推动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机制的创新

  一是建立全面和谐的管理系统。首先,需要注意系统内各组织要素的相互牵制和影响。其次,从研究生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看,管理内容应该包括教学管理、学术管理、人格塑造和实践能力提升多方面,管理内容应该与质量目标全面接轨,确保研究生能力的全面提高。研究生管理主体比较多,明确各管理主体的管理职责,建立以导师管理为中心,融合其余教师和学生组织管理,使各管理主体在职责范围内进行和谐管理。最后,推行参与性管理和协商性管理。研究生的参与、协商意识要高于一般学生群体,为研究生的参与、协商管理提供渠道,设置研究生管理意见的快速反馈机制,建立研究生联席会议,给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分配适当比例的代表,尽量保证研究生管理意愿的上传。

  二是协调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培养制。导师负责制的实质在于还权于教师,注重研究生的学术管理。导师负责制的内容包括:在招生环节,导师具有较高权威;研究生培养方案由导师根据研究课题的研究,指导研究生制定;导师可以根据科研的要求,指导研究生到外校或跨专业修课;导师指导研究生课题研究的开展;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投稿要得到导师同意研究生是否达到要求,首先要得到导师的肯定。导师负责制主要适用于研究生学术管理,但导师负责制扩大导师权限,有权力失控风险。另外,过于专注于导师负责制,也会造成研究生视野过于狭隘在研究中难以克服研究瓶颈。导师组培养制可以较好解决这些问题。导师组培养模式也在某些专业硕士培养中得到运用,在研究生培养中可以逐步推广协调好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培养制,是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优化导师组培养机制,是协调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培养制的着力点。通过建立学生间沟通交流机制、确立导师组成员权责划分机制和形成导师间培养交流合作机制来优化导师组培养机制并且考虑跨专业导师组和跨校导师组的建立,吸纳社会实践部门人员进入导师组。

  三是完善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执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实施过程管理、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体现着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规范教学过程指导师生教学、保障教育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首先,培养方案制定的内容需要合乎科学性、指导性、可行性、目标性等要求。培养方案需要围绕研究生教育质量目标进行,对研究生教育管理起指导作用,对研究生知识、技能和创新的培养作可行性的要求。其次,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要符合程序性,民主性、参与性要求。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要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借鉴其他高校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经验,并对以往培养方案执行的不足及时反馈和修改,促使研究生自治组织参与研究培养方案的制定。最后,培养方案执行要注意严格性、灵活性和配套性。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以后,要配套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对方案予以细化,构建培养方案执行的监控机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在执行中存在不足,要及时修改。执行过程要授予导师一定权利,灵活执行培养方案

  四是严格把关学位论文评审。研究生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学位论文理应在其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性和高端性。事实上,近年来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下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更是敷衍了事。基于这种情况,有些学者建议取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诚然,取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不可取,但这至少从侧面说明研究生论文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华中大学正逐步扩大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盲评面。凡是学校新专业和新导师的研究生,其学位论文都要参加盲评。学位论文是否通过不再是导师决定。这也使得研究生从入学初就有学位论文压力,在平时学习研究过程中自觉加强学术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位论文评审的严格把关需要推行回避机制,也就是说要克服目前学位委员会成员由导师邀请的情形。在答辩委员会上也要严格把关,避免因导师各种人情关系导致答辩走过场。

上一篇:高校毕业生择业难的理性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