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探讨(2)

2015-05-16 01:11
导读:1.社会与 体制的变革 社会转型以及 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大学生的成才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他们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经济 。但市场经济的

    1.社会与体制的变革

    社会转型以及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大学生的成才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他们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经济。但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就是对经济利益的最大追求、对功利性价值的最大追求。这些特点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也表现突出:市场经济在造就他们独立自主择业意识的同时,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相对减弱,过分注重个人利益和需要,滋生了严重的个人主义,出现了重物质轻精神、重实惠轻道德等一系列变化。

    2.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

    青年大学生是最敏感的一个社会群体,处于知识信息的聚集中心,因此他们接受各方面文化的影响远比其他阶层多。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文化的负作用,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突出。

    3.职业价值观德育的滞后

    长期以来,我校德育体系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传统学校德育内容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仍片面强调学生要绝对树立以社会为本位的职业价值观,这种一元职业价值观与社会影响产生了冲突。此外,高校就业体系滞后,只重择业技巧、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的指导,轻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

    4家庭教育缺失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文明素养的培养起着最基础的影响作用。一些家长进行时,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忽视对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重智力、轻素质,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另外,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家庭成员的素养等同样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择业标准。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1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给学生以明确的引导,旗帜鲜明地弘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同时价值观教育应与时俱进,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大胆承认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追求。要教育大学生把个人利益与人民的需要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阔。

    2做好大学生就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应该以就业指导为切人点,在进行择业技巧、就业政策等教育的同时,还要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科学正确的职业待遇观、职业地位观和职业苦乐观。在就业指导中,要充分利用“两课”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团队意识。要加强大学生公德心、责任感、职业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其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使他们为顺利地向职业人角色转变做好准备。

    3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应把素质教育与职业观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选择和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能力,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规划未来。

    4.重视爱国主义及成才观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国情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正确的成才观,是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形势与国情教育,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尊心及成才的使命感,以引导大学生立足现实,从大局出发,及时调整择业目标,转变就业观念,把个人理想、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利益、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成才观。

上一篇: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探讨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