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般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如追求较高的、奖金,对社会地位、以及受到尊重的要求较高。这些要求也是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存在的较大差距而使他们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和感到压力。
其次是择业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在择业意向中,强调自我需要和兴趣的满足,认为应通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主动参与竞争,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注重实现自我价值的倾向,这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显著特点。
三是职业价值取向功利性较强。以前大学生对工作单位的选择往往看重单位的级别、社会地位、知名度、规模大小等,而高职院校学生对这些考虑不多,看重的是是否待遇好、福利高,主要表现在以利益和符合自己的特长为职业取向。
四是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认知程度不高。他们中的多数高考成绩不理想,挫折感和自卑感较重,对进人高职院校有较强的失落感。对与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不清楚,表明学生对职业认知程度普遍不高,这就导致他们中的许多人择业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也使学习缺少明确的方向,制约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五是学生的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突出。学生们既希望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力,进行自主择业,又不愿承担风险,希望国家或学校能保障就业;既想主动竞争谋取理想职业,又缺乏足够的竞争勇气,担心竞争失败,遭受挫折;既想发挥专业特长,又有放弃专业、准备改行的
四
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实践中,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常常互不交流,在教学内容上互不相涉,人为地造成了价值观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一与社会实际的隔离。专业课教师要把价值观教育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而在专业课教学中自觉地进行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应熟悉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共同促进学生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价值观。
另一方面,要发挥好专业课教学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导作用。职业价值观教育不应该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学中,并非通过开设一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应在学生中传递一种符合当今社会主流的态度和理念。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远远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这无疑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实际上,专业课教学中的内容可能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更生动,更有吸引力。专业课教师传递给学生的是在今后工作中最为实用的专业技能,学生对专业课教师有一种朴素的信任感。因此,他们对学生人格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而将两者结合起来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