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第五主成分包括:经常组织外出、自由流动,无限制、弹性工作时间、上下班交通便利等内容,因此将其命名为“工作的自由与弹性”因素。
第六主成分包括:父母意见、所学专业对口、解决恋人就业等内容,因此将其命名为“专业与亲属的考虑”因素。
第七主成分包括:工作压力和强度、工作、工作所在地(如沿海,西部,城乡)等内容,因此将其命名为“工作的硬环境”因素。
(二)对职业价值观项目的重要性分析
对量表内的各题目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看出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择业标准依次是:个人发展前景,行业发展前景、领导公正、人际氛围,归属感、公平竞争,机会均等。在这5项中,有3项属于物质保障和发展因素,2项属于工作软环境因素。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大学生认为最不重要的5个项目依次为:工作使人羡慕、经常组织外出旅游、出国机会、解决恋人就业、容易成名成家。这些因素包括社会地位与声望、亲属考虑等。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个人和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工作的人文环境,反而对社会地位与声望等虚名以及亲属的考虑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大学生评价最低的项目(容易成名成家),其平均分数也为3.43,在5点量表上仍然在“一般”的位置。整个职业价值观量表的平均分数也为2.巧,即为“比较重要”,说明问卷中涉及的33个题目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的事后
采用事后检验的方法考察可能影响当代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性别、是否独生、家庭所在地、家庭状况四个维度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重视程度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 )。
对不同专业学科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重视程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总体职业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有显著差异(P=0.001)。进一步检验发现,在“社会地位与声望”、“工作的自由于弹性”、“专业与亲属的考虑”三个因素中,不同专业学科的大学毕业生的重视程度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 )。从总体上来说,对职业价值观最重视的是医农类的大学生(M=66.82),之后依次是法哲类(M=68.88)、经管类(M=69.04)、理工类( M=72.46 )、文史类(76.19)大学生。进一步分析发现,医农类的大学生比较来说,最看重社会地位与声望(因素二)以及专业是否对口和亲属的意见(因素六);法哲类的大学生则对社会地位与声望(因素二)特别看重,且远远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四、讨论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嫂变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以及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个人以及行业的发展前景,相对于1994年的调查结果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各种福利条件相对于工作本身其重要性已逐渐下降。如工作单位所在地,工作的舒适度不再那么重要。这是因为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由于人才竞争的激烈和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剧,大学生也逐渐意识到个人以及行业发展前景的重要性,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条件的考虑。
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另一个突出变化,就是以前大学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往往比较看重工作单位的知名度高低、规模大小以及是否容易成名成家等,而现在这些因素都被列为“最不重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现象是可喜的。一方面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已不再追求虚名,而更加讲究实利;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才流动,有利于各行业的发展。
(二)不同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总体职业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有显著差异。从总体上来说,对职业价值观最重视的是医农类的大学生,之后依次是法哲类、经管类、理工类、文史类大学生。其农类的大学生最看重社会地位与声望以及专业是否对口和亲属的意见;法哲类的大学生则对社会地位与声望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五、结论
第一、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依次为物质保障和发展、个人才干的发挥与发展、工作软环境、工作硬环境、工作的自由与弹性、社会地位与声望、专业与亲属的考虑等7个因素。其中,在性别、是否独生、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四个维度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重视程度均未出现显著差异;在专业类型这个维度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有显著差异,医农类和法哲类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明显高于经管类、理工类和文史类大学生。
第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标准正在发生着变化。大学生逐渐意识到个人以及行业发展前景的重要性,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条件和单位知名度、荣誉等虚名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