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择业取向
论文摘要:本研究以2009年大学为研究对象,使用自编的问卷调查了8所大学的377名生。研究目的旨在考察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与职业价值观。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7因子的结构模型,同时本文探讨了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考察我国青年学生择业标准的变迁及其原因。
一、前言
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价值观对个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职业术语鉴于上个世纪50年代苏伯尔( 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尽管研究文献相当多,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操作性定义。研究者们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从不同的角度对职业价值观进行界定,一种观点将职业价值观界定为个人的内在需求与目的,如罗斯(Ross)认为职业价值观使人们对某种职业所取得的终极状态,(如:收人高)或行为方式(如:与同事一起工作)的信念。另一种观点将职业价值观视为工作态度的反映,如我者黄希庭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生职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可见职业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重要成分之一,表现出内涵的丰富性、层次的多样性、个体体验的差异性等特点,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与人的需要、目的、态度、信仰等有着广泛的联系。本研究将职业价值观定义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的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的提供充分的理由。
本研究的目的有二:一是采用自编间卷考察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和职业价值观;二是探讨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考察我国青年学生择业标准的变迁及其原因。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采用定额抽样的方式收集数据。问卷是参考前人文献研究中涉及的职业价值观的相关因素,归纳整理为调查项目,编人调查表。随后进行试测,根据实测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改,最终确定33个职业价值观项目,采用李克特(Likert ) 5点计分法;a7。除了职业价值观量表部分外,问卷还包括本人的基本情况和就业基本选择情况两个部分。
(二)被试
本次调查的总体为山东省内包括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在内的8所高校的200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77份,回收率为94.25%。本次调查的调查时间为2009年3月一4月,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男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37.7、62.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分别为25.2, 74.8;不同专业学科所占比例分别为理工类32.6、经管类18.8、文史类20.2、法哲类10.6、医农类 17.80。
(三)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对问卷的职业价值观量表部分的信度和效度进行,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量表部分的内部一致性a信度系数为0.898。经分析,职业价值观量表部分所有题目的CR值均达到显著,即对不同的答卷人有良好的鉴别度。另经皮尔逊( Pearson)相关分析,职业价值观量表部分各题目与总分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与上述项目分析中由CR值来判断的结果是一致的,可见职业价值观量表部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调查的结果及研究分析
(一)职业价值观的因素分析
经过第一次因素分析,删除第23和第27两道题目。第二次因素分析,其KMO值为0.879,表示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经方差最大化旋转( Varimax)和陡阶法检验(Scree Test),对33个题目进行因素提取,得到7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因素。
第一主成分包括:工作稳定性、领导公正、薪酬合理、福利措施(养老,医疗,公积金等)、公平竞争,机会均等、个人发展前途、完善的奖励机制、解决住房、上级亲和力等内容,因此将其命名为“物质保障和发展”因素。
第二主成分包括:晋升机会、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工作使人羡慕、出国机会、容易成名成家等内容,因此将其命名为“社会地位与声望”因素。
第三主成分包括:能发挥个人的特长、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有挑战性和新鲜感、工作的自主性等内容,因此将其命名为“个人才干的发挥和发展”因素。
第四主成分包括:、企业规模、企业知名度、人际氛围,归属感、行业发展前景等内容,因此将其命名为“工作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