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对当前我国高等质量观的探析
( 一)质量观首先体现在履行高等教育职能上
高等教育的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因此,高等教育质量也必须体现在这三个领域。高等教育至今已具有公认的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因此高等教育质量的外延也应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其中,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科研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往往决定了社会服务的质量,因为高等教育通常是通过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来为社会服务的。
(二)高等教育质量现的核心体现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使受教育者学会“人之为人”和促成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这就是说,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种种潜质、潜力、潜能的发现、发展和发挥本身就是实质性目的。至于这种发现、发展、发挥的最终结果和效用,应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上,或者说追求个人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统一。高等教育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必须倾向于人的全面发展。
(三)高等教育质量观必须体现在内部的和谐有序上
从内在教育活动来看,高等教育质量可分为教学质量、质量和服务质量等。不少人把教学质量等同于教育质量,以教学质量替代教育质量,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教学只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方面或一种途径,教学质量也只是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它主要反映了微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实际上,学校教育中的许多活动都具有教育意义,教学与管理、服务以及学校的软硬件、校园文化建设等一同构成了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和基本内容,共同实现着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体现了教育的质量。从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一人才的培养来看,它更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教书育人等共同活动的结果,它们的质量如何,直接反映和影响到教育水平的高低和工作成效的好坏。
(四)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必须体现在满足社会需求上
1.培养合格劳动力。从社会需求角度,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生产社会变革和发展所急需的、劳动力紧缺的人才产品。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是以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表现来衡量的,通常可通过毕业生就业率、特别是其职业收入状况等指标来考察。
2.开展学术研究、培育后继人员。高等教育的质量更多的是由师资的科研水平而非学生的成绩所决定的。科学院院士数、学位授予点数、研究经费数量及研究成果的多少等成为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学生身处高质量的学术环境中,必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和培养,成长为学术后继人。因此,导师制、低师生比也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另一重要指标。
3.拓展个体未来生活机会的过程。现代高等教育正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乃至普及教育过渡,学生及其家长希望通过高等教育而增加个人将来在不同区域间横向流动,特别是在不同阶层间纵向流动的机会,广泛享受现代社会的种种权益和福利。高等教育的这种学生导向表现为更加灵活的入学方式、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如实行学分制等。考察其质量的关键指标在于学生人数的增长率和生源范围的扩展状况。
综上所述,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要将侧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鼓励他们的潜能发挥,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