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激励是激励的依托.激励时注意环境适应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行为主义学家华生、斯金纳等都是环境决定论者,托尔曼的行为空间、勒温的生活空间和心理动力场都指行为环境。勒温强调人与环境密不可分,认为人的行为将随着人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里的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环境特征往往体现于组织特征。组织特征的差异表明激励策略的多样性,即便是同一性质的组织也要考虑激励的权变性。组织的激励效果与组织凝聚力和组织文化显著相关,组织的凝聚力指组织成员之间融洽相处,彼此友爱关怀,互助合作,交换情报和意见,具有团队精神;影响组织凝聚力的因素包括组织的规模,组织成员的态度、价值和兴趣及组织目标的适合程度等。组织文化是组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体现组织特色的人文精神,组织文化使得成员的行为与组织规范保持一致。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容不悖。人所处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人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也有一个过程,对人的激励必须考虑环境的影响。
高等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体现着一定的环境特征,不同类型的高校体现着不同的校园文化。处在不同高校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校环境。学校环境直接影响对教师激励的效果,如一所著名高校的教师与一所普通地方高校教师所处的学校环境是不同的,如学术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等都有区别。
总之,高校教师激励作为高等的核心内容需要不断超越,不断改进,把握影响教师激励的相关因素,并合理调控和匹配这些因素.以确保高校教师激励效率,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提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