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内容
符合教师和行为特点的合理的激励机制通常有以下几种:
3.1物质激励机制.它是通过物质的方式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人的物质需要是第一位的,虽然工作属于精神活动和脑力劳动的范畴,但是并不排斥教师对基本的物质方面的需要.
3.2精神激励机制.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多方面的较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精神激励是通过满足教师精神上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上进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3自我激励机制.这是指教师能够自觉地将对个人目标的追求与对教学目标的追求结合起来,通过实现教学目标来满足个人的需要一旦教学能够演足教师的需要,他们就能自觉地投人到工作中去,并实施自我监督、自我鞭策、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3.4目标激励机制.这是学校者制定的切实可行的长远和近期、个人和组织的奋斗目标,并带领全体教师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懈努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除了以上四种常用的激励机制外,还有公平激励、强化激励、需要激励和领导行为激励等,各种激励机制彼此渗透、协调运作,综合发挥效用.
4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高校均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其运转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客观地说,现行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师工作上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发挥的作用有限.
4.1激励政策较多地依靠手段.缺乏对体育教师个体心理需求的分析.当前,高校在制定体育教师激励政策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激励手段单一化,如注重表扬激励,忽视惩罚批评激励;注重精神激励,忽视物质激励等.二是激励手段无序化,如缺乏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三是忽略对教师个体的分析,对教师在年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不能建立多维交叉的激励体系.四是在激励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体育教师作为一个被人冷落的群体,经常被排除在优惠政策的对象之外.
4.2现行激励机制不完备,正面激励多,反面鞭策少.许多高校建立了各种专项奖励制度加教学优秀奖、教育育人奖和优秀科技成果奖在各种评优、评奖、表彰中都给体育教师留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做法无疑对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鼓励固然可激发人们的积极性,鞭策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因此,高校必须采取适当的鞭策措施,以达到正、反双向激励的效果.
4.3激励方案对体育教师工作业绩评价和考核的手段不科学.目前高校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和考核主要是以上级评议和群众评议为主,考核手段单一,没有科学的量化指标.年度考核只是简单地将教师分为几个等级,等级确定后,也只按照规定归人个人档案,不再和其他的评价和考核发生关系.这种方案失去了对体育教师应有的激励作用,不利于他们脱颖而出.
4.4激励的时间、内容和力度缺乏弹性.高校在对体育教师奖励的时间、内容和力度上缺乏弹性,即使发现有的教师表现很优秀,往往也是拖到既定的日期、套人既定的奖项和奖励力度予以表彰,缺乏时效性和内容的特效性,使得激励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