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教育质量公平是教育和谐发展的理想状态(3)

2015-06-06 01:19
导读:(三)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促进教育质量公平 和谐社会的要义是公平和正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基,教育质量公平

  (三)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促进教育质量公平
  和谐社会的要义是公平和正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基,教育质量公平是教育和谐发展的旨归所在。作为最大的一项社会事业,只有教育和谐才能促进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公平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的价值理想,是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因。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公平、公正已经渗透到我国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客观上要求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如何将13亿的大国变成资源强国,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是这一转变中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当前,社会公众对教育的民生意愿客观上也要求教育必须转到提高质量上来,满足社会公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从而深化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继而推进社会和谐。

  四、走向教育质量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在教育的宏观和微观方面,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公平而差异地处理教育问题和开展教学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公平而差异是实现教育质量公平的重要措施。教育公平是一个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绝对命题和目标。相对于教育质量公平的相对性来说,前者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应该坚持的一个基本目标,后者是随着这些改革和发展教育应该获得的成果以及评价这些成果的标准。基本目标已无差别实现,而受教育者之间以及同一个受教育者的不同发展方面和不同发展时期都存在很大差异。教育质量的公平实质是每个受教育者都受到优质的教育,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正如教育质量公平的内涵描述的一样,教育质量的公平与否可以通过社会、政府、学校、个体4个维度来考察。就我国目前的教育实践来说,政府和学校在加快教育公平的步伐时具有主导作用,对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质量公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新形势下的实际情况来说,目前我们需要在公平的基础上建立行之有效的差异补偿和规范机制。这里关键是在资源配置上要坚持向教育倾斜、向中西部教育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弱势受教育群体倾斜。“平等地对待平等的,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这样一条关于公平的分配原则于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为教育行为的教育和部门,需要探索公平而差异的教学模式、开发恰当的课程资源。通过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和人类共同价值观点的教学、学习,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全体学习者获得社会“认可的和可测量的学习结果”。我们的教育需要建立有效的、客观的、准确的教育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教育督导功能要实现常态化、持续化。同时,学校需要公平而有差异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两千多年前的这些教学育人思想至今仍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具有及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理想中的教育公平已经实现,但是对教育公平的理想永远存在,不可能完结。正如国际教育规划与研究所首任所长菲利普库姆斯所说:“改变教育质量的目的并不一定与增加教育机会平等的目标相矛盾,但有时会产生明显的对抗。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方法和权衡利弊,目的不在于实现理想,而在于达到一种合理和现实的折中和平衡”。教育的质量公平还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痼疾,这“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教育设施,而且涉及到师资建设、课程改革、教育管理、教育手段和方法乃至教育思想的改革等等更为深层的方面”。在对提高教育质量呼声日高的今天,寻求教育质量公平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所以,我们在持续推进教育公平和构建和谐教育事业时,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教育质量公平。

上一篇:试论教育质量工程背景下的高校学籍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