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理想模式的构建

2015-06-11 02:0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谈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理想模式的构建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关键词:高职院校 素质 理想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素质 理想模式

  论文摘要:目前。素质教育是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思想之一。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如人意的问题。因此,要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是前提;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关键;培养高职生的自律能力是主要途径。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功能.实现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社会需要大批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从事的正是一种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教育近十多年来,大力推进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并明确提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之一

  一、素质教育的起源与理想模式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fUNESCO)主持、S.拉塞克等人编著的《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指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人格力量已被认为是21世纪教育的中心特征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目的是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存在的局限性与滞后性。由于素质教育自身所包容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等.使其逐渐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改口号.通过实践和理论的催发。进而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

  在高校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是1998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当时许多高校学生缺乏基本的人文素质.文化底蕴不厚.无法面对时代的挑战,所以从民间到政府,从舆论界到学术界.一致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时候的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弥补大学生人文教育的不足.因此许多高校增加了人文社会方面的课程.大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教育活动到了21世纪.素质教育的内涵已经突破了人文主义的局限.要求全体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整体素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迅猛发展.我国技术型人才缺口增大.因此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2000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对高职的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纵观近十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应该是:学校良性发展。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德才兼备。

  二、构建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应采取的对策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劳动者,他们的素质势必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因此.高职院校全面构建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势在必行.这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共同努力

  (一)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是构建素质教育理想模式的前提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充足的资金高职学院的教育成本比较高.有资料显示.高职学院的投入是普通本科院校的2.5倍。改善办学条件、建设良好的校园、购买先进的设备.提高教师待遇等都离不开资金支持。目前,高职院校资金的来源大体有:政府投入的资金、学费收入、贷款融入的资金、捐赠及民间资金等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差,欠账多,加上学生总量增长转快.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制约着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争取并切实管好、用好国家拨款;有选择地进行资产证券融资、信托融资、租赁融资、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与BOT(Bui1d—Operation-Transfer)融资等。最大限度地争取资金。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有成本意识.提高管理水平.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管理转变,压缩非教学事项开支,节省教学事项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要充分发挥、纪检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只有开源节流,充分增强资金的运作效益.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办出教学特色,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才

  2.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的阐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具备良好职业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上高职院校培养的这些复合型人才应该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人格素质相互协调发展,在知识素质中,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人文社会知识、科学技术知识;能力素质中.不仅要有专业能力.更要有社会能力(包括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人格素质中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更要有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广泛的兴趣和爱好高职院校主要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离不开课程体系建设.所以高职院校应遵循服务地方经济、结合当地产业结构的原则,积极开设既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又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的专业.同时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类型院校的一项特殊而又重要的项目是实训基地建设.它既是提高和培养学生技能的一个场所,也是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创造真实职业环境的必经之路,学校要大力建设实训基地.使学生的每一次实训都有计划、有目的、有标准、有收获,培养具有职业性、实践性、适应性和地方性的生.这样的毕业生走出校门,才是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职业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一生只能从事一种工作的单面手。

上一篇:试论努力构建地市高校学习型领导班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