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校本培训理念与高校师资教学培训(2)

2015-06-12 02:06
导读:为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199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1994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高校青年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法规概论》、

   为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199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1994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高校青年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法规概论》、《高等学校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部门和高校积极组织,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培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1)培ail由省师资培训中心统一规划、管理和组织,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外控式培训形式。这种培训形式,有利于强化标准,加强约束力和性,其作用不可替代。但它带来的弊端也很明显。它无法考虑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高校的实际需要,无法照顾被培训者的个体差异与主体性。学校把培训当作上级规定的任务来完成,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青年教师为获得证书,晋升职称,只是消极应付,并不重视培训过程。(2)培训以纯粹的系统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脱离高校教学实践,忽视教学技能训练。对于教师来说,掌握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理解教育本质、了解教学原则,认识教师职业内涵固然重要,然而“‘教师怎样做’(实践取向)比‘教师是什么’(本质取向)更重要,教师的知识蕴涵在如何做之中。”从现代认知心的广义知识分类的观点看,仅具备陈述性知识—熟悉教学概念和规则,没有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经过练习就不可能实现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真正懂得如何去教学。事实上培训过后,教师也只是记住某些概念和规则,教学行为一如既往,并无改变。(3)这种培训为“短训”式,一次合格保终身。显然不利于教师职业生涯的持久发展。无论是终身学习的宗旨,还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都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者。“教师职业的社会化过程,并非终止在进人职业的那一刻或在教师早期生涯的任何一点上。”教师职业的发展应当贯穿其职业生涯全过程。

    我国新时期高校教师培训的运行机制将实现重大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行为转向政府行为、学校行为和教师个人行为相结合,建立与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相适应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上述讨论也使我们看到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培训的低水平和一些明显的缺陷,这将为高校探索新的教师教学模式,开展校本培训提供了空间和契机。

  三、实施校本培训.开展高校教师教学培训

    1.在组织管理上,设立教学指导中心。设立教学指导中心是国外许多大学比较通行的做法。①我国清华大学也设有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教学指导中心作为高校教师教学培训的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促进本校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基本工作包括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课题开发与管理、教师培训、日常教学问题咨询、评估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对教师进行各种表彰和奖励。其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和日常问题咨询是核心工作。教学指导中心应为本校教师提供多种培训课程和辅导计划,如依据培训对象设置“新教师培训计划”;依据教学对现代教育技术需求设置“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培训计划”;也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改革需要提供“课程设计培训计划”,辅导教师掌握有关课程设计技术,以便教师开发出更多新课程。教学指导中心除进行大规模的定期培训,还可以通过网络为教师提供日常咨询服务,随时给教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帮助教师提高授课技巧,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教学指导中心自身需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素质,同时也要开展教育课题,通过课题立项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教学指导中心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对优秀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还要能从评价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把这些方法介绍给教师,并纳人到学校教学发展计划当中,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高校设立教学指导中心,教师教学培训就可以是长期的,有计划的,有的放矢的,教师职业技能和学校教学质量会持续不断地提高。

    2.从培训内容选择上,校本师资培训注重与教学实际密切结合,以实戏性知识为根本,进行专题式培训。把一些大的培训计划分割成小的专题,如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计划,开设网页制作、课件制作专题;针对改进课程设计的培训计划,安排如何编写教材、如何编制、如何组织学生讨论的专题。由这些专题可以引发相应的理论介绍,更多的是以技术和策略性知识为主。每一个专题包含了教学实践中大量常规问题,培训后教师了解了相应的教学理论,也完全可以驾轻就熟直接用于教学。专题式培训从形式、时间到内容都可以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一个专题培训可以一个学期重复多次,也可以固定在某一个学期。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时间自由选择专题,高校可以根据需要规定教师必须参加的一些专题培训计划。这样的培训比较生动灵活,更易于为教师所接受,也更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3.培训方法多采用观察、体验、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法。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时应把观察、体验作为主要培训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培训时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实际课堂教学或模拟课堂教学,让教师轮流走上讲台练习和体验各种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拍摄下来,根据录像分析讨论。德国汉堡国防大学教学指导中心蒯斯博士认为,培训“重要的不是向参加者推荐唯一的一种理想化的教学形式,并使他们熟练这一种形式”,培训的目的‘“是让参加者了解和练习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根据不同的授课目的和课堂情况,根据各种不同的大学生成分去有选择地运用这些方式。”不断观察与学习,反复磨练与体验,不仅使教师能完全自如地掌握这些方法,而且使教师真正做教学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育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育理想、教学信念得以充分实现。案例分析法和讨论交流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教学指导中心可以组织各类小组,选择小组成员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或根据一些典型教学案例进行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起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趣闻,也可以发表意见,寻找问题,总结经验,也可以对怎样处理教学问题相互提出一些建议和忠告。这两种方法直观、亲切,教师能有机会反观自己、了解他人,提高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也有利于教师提高人际关系技能,培养教师合作精神。

    校本培训作为高校教师教学培训的一种形式,还需要与其他培训形式相互结合,才能共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高校也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上一篇:试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