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加强语文教学基本训练 还语文教育本来面(2)

2015-06-13 01:20
导读:训练与人文性。“人文性”本是所有人科的共性,不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属性语文学科的人文,只能通过具体的语文训练来实现,否则,语文学科难免混同于

    训练与人文性。“人文性”本是所有人科的共性,不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属性语文学科的人文,只能通过具体的语文训练来实现,否则,语文学科难免混同于其他人文学科(如政治、史地)而无从显its它特有的个性、

    语文教材任何一篇范文,都是各种言语要素—文化的、文学的、文章的、语n一的、文字的,乃至意识形态、趣味等等要素的“活的综合体”。语文教材的这一特点,极大地拓展语文训练的空间,使语文训练的内容显得格外丰富生动几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学生若能经过正确的训练,学会自己研读范文,那么当他们沉浸于美文佳作中,在充分领悟、欣赏文章美的同时,必然被蕴含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最早举起“人文精神”大旗的韩军先生说得非常明白:“训练语言能力就是训练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紧紧握住“语言”这个最基本的“抓手”来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奠定精神根底,提高人文素养!

  3语文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是训练不到位

    当前语文教学“训练”低效的原因不是训练教学策略的对与错,而是训练不到位。如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果老师一讲到底,学生除了听讲,无所事事,这当然谈不上训练;如果老师设计不少问题,但问题本身没有启发性,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狭小,课堂上的间问答答,看起来挺热闹,其实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根本没有自己读文章的实践,这也算不得“训练”。真正用“训练”的要求教读一篇课文,老师必须着眼于指点阅读的途径,学生致力于自求理解,自致其知;老师当然也要提出一些问题,但它们必须是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训练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不妨借叶圣陶先生的话来回答:“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后达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4加强听说读写训练,还语文教育的本来面目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在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过程中“习得”的。“习得”就是在一定的语言中通过反复的练习获得。“习得”就需要讲方法,就需要抓反复,反复抓。一句话,离开学生自身的“练”,学生不可能获得语文素养。学生的“习得”又离不开教师的参与、介人。离开教师参与、介入的“习得”是“自然式习得”,也是随意的自我练习。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共同构成语文“训练”。

    读书、作文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只有通过科学、生动的“训练”才能养成、提高。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快速浏览准确提取信息的阅读能力,倚马可待下笔成文的功底,机敏得体的口语交际,没有哪一项是不经过训练而仅仅只靠感悟就能生成的。即使是感悟的能力也需要老师的“训示”并反复“练习”才能形成。

    “语文课,必须上成语文训练课。”这是2003年10月17日至19日,由上海空中教育有限公司和上海建平中学共同举办的全国语文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在广泛听取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研讨会上,王晓明教授指出,落实新课标,归根结底,还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语文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核心是表情达意的能力、阅读领会的能力。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也在江苏省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呼吁:“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还语文教育的本来面目!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高中语文实验课本》主编周正遗先生则从语文学科性质的角度指出:“语文是基础性课程,有鲜明的‘工具性’,而且是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工具性’。这是语文的固有属性,片面地强调一方面,都会起反作用。训练的思想是与我们对语文教育的固有属性的深刻认识密切联系在一起的。..pt}倡导“人文”态度最坚决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钱理群教授也认为,中学语文教育是有双重性的,既要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

    专家认为,语文课就是学生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实践课。无论什么方法,什么套路,归根结底,离不开训练,任何否认语文教学训练的观点,都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是虚无主义的表现。

  5建立语文“训练”策略的意义

    有了“训练”策略这一中介,启发式等教学原则就有依托和凭借,就有用力的“支点”,从而落到实处,起到实际作用。每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训练”都是语文能力培养的一个“实点”,每一堂语文课都应该是由若干个这样或那样的“实点”串起来的。由此连“点”成“线”,进而连“线”成“面”,连“面”成“体”。“训练”策略也不排斥任何一种行之有效的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其加以“整合”,统筹安排,调遣有素:当讲则讲,该读则读,需议则议,相互配合,“眼中有森林,胸中有丘壑”,从而综合讲读法、讨论法、朗读法等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上一篇:浅谈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