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部分大学生在初步开展的科研实践中表现出的一些非道德化的倾向,有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需要学校乃至社会的有效和良好的影响。从高校自身来说,首先要从促进教师和科研人员良好的科学研究风尚的形成人手,并由此对学生产生最生动、最具说服力的影响。由于同样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今天的高校科学研究事业已经不再是人们所希望和向往的那种圣洁的殿堂,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深人影响,已经使得高校学术腐败成为一种顽症,久治而不愈。具体表现在与科学研究工作相关联的方方面面,课题研究与立项、撰写和发表论文、职称评定、重点学科建设活动当中,都有可能出现拉关系、走后门,弄虚作假的现象。对此,一些媒体曾多次曝光,许多学校还纷纷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毫无疑问,发生在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身上的这些学术腐败现象,给大学生带来和产生的负面作用与影响是严重的。高等学校要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祖国未来科学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的高度,重视教师和科研人员科学道德素质的教育。要大力宣传学校里那些淡泊名利,锲而不舍,专心致志投身于学术研究并且卓有成效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介绍他们的生动事迹,弘扬他们的科学精神,并有计划地选派他们去担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工作。同时,要继续标本兼治,加大对于教师和科研人员科学研究中的非道德化行为倾向的惩处力度,并注意及时消除影响,借以教育学生。
其次,要把对大学生进行科学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中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这种教育首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研究活动的意义及其相应的规律与要求。特别是要结合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实际,使他们弄清高校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的价值与意义,把当前开展的科学研究活动与自身未来的成长结合起来,与祖国未来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弄清大学生科学研究的一些特点和要求,既要破除科研神秘论,又要充分认识到科学研究活动的艰巨性,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方面的素质。同时,要善于把这种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的科学道德教育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贯彻和渗透到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去。在思想品德课、科学史以及科学研究指导等课程中,都应该把对学生科学道德的教育与灌输作为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在其它一些相关课程里以及学校针对学生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要善于把对于学生的科学道德的教育有机地融合和渗透于其中,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地体现出明显的科学道德教育的意图,从而在整个学校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科学道德素质培养的良好环境。
另外,要加强,强化约束机制,通过制度管理遏制部分学生科研活动中的非道德行为。教务管理部门和各教学院系要把大学生科研活动纳人教学管理的范畴,要根据大学生·科学研究的特点与规律,制定出具体的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办法,要像抓舞弊那样来防止和惩治少生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专业课教师对于学生科研活动的正确引导作用,通过一些相应的政策机制,调动教师对于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充分发挥教师对于学生科学道德教育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使之成为防止和纠正少数学生不道德、不规范的科研行为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