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大学生科学道德教育

2015-06-13 01:2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论大学生科学道德教育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 科研 道德  

    关键词:大学 科研 道德  

    论文摘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献身祖国、不畏劳苦、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与作风的培养,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需要。要通过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良好科学研究风尚的形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要把对大学生科学道德的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为了适应知识时代的要求,落实赋予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高等学校组织、引导大学本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已成为一个热点。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弱点以及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他们刚刚开始的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就明显地表现出了一些非道德化的倾向。相当多的一些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探索性、创造性的特征以及作为主体的创造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缺乏认识,对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以及需要付诸的艰辛与努力缺乏了解和一定的准备。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者是一遇到困难和问题就退缩,感到搞科研太难,认为自己不是搞科研的料子;或者是一开始就“动脑筋”,希望找到一些所谓的快捷方法,不去认真地读书,做实验,而是拿把剪刀,或动一动鼠标,东拼西凑居然也能出成果;有的人干脆去做“梁上君子”,干起抄袭、剿窃的营生;还有些学生在临近就业期间忽然明白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科研能力与素质,于是就来个无中生有,把别人的文章换上自己的名字,用来糊弄用人单位。这些情况应当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普遍存在注重教育性,忽视学术性和创造性的倾向,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盛行,而引导和组织大学本科生开展与他们的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学术研究活动这一工作,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引导和素质教育、创造教育思想理论的推动下,许多高校都开始自觉地把对学生创造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纳人人才培养的目标,把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作为实现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基本方式和途径,除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科研论文评选等激励性活动外,还在教学计划中对学生科研活动作出了具体的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有的学校就把对学生科研活动及能力的考查折算成相应的学分,作为他们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的反映。在大学本科生中组织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和高等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在这方面作出了比较成功的尝试。今天,我们开始把在大学生中组织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作为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一项具体的任务和明确要求,那么,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对这一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科研活动中非道德化行为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危害,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端正学风、校风的高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和纠正这些不良倾向和行为。

    今天的在校大学生,是明天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一般来说,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本科生在校从事的科学研究活动,都还只是一种尝试性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在校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毕竟还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责任。但是,他们在校期间所奠定的关于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却会对我们国家未来科学事业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人类进人知识经济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国家未来科学研究后备力量的在校大学生他们的科研素质和科研道德的教育与培养也倍显重要。大而言之,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科学研究的方向,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与命运,这在高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今天决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一些媒体倍加关注的克隆人的问题,就已引起了全世界社会正义人士的极大的忧虑。具体到科学研究者自身来说,良好的道德和心理素质,是科学家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必要条件。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科学家,都无不与他们献身科学、献身人类社会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些胸无大志,缺乏不畏艰险、积极进取、勇于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精神品质的人,是断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事业上有什么大的作为的。这些年以来,我术研究领域里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抄袭剿窃行为屡禁不止,进一步从反面证明了科学道德对于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性。英国人约翰.齐曼说:“现在我们开始怀疑长期以来人们所公认的种种见解,即任何科学都是有益的;科学研究是一条使人纯洁的大道,国家根据需要给科学以支持等等。”诚哉斯言!科学研究活动中的道德自律的确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今天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将来当然不可能都成为专业的科学工作者,但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必然会从事一些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工作,在校的大学生在科学  研究方面是否奠定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无疑对我们国家未来科学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高校开展对大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祖国未来科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上一篇:浅谈高校应该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