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从新课程目标透析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走向(2)

2015-06-13 01:21
导读:二、语文新课程总目标的改革走向 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加以融会

  二、语文新课程总目标的改革走向

  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加以融会整合,系统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并贯穿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总目标内在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语文课程价值取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关注学生语习的需要、兴趣,鼓励自主学习,确立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近年来出现了一个令人堪忧的状况——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热情。鉴于此,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力求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和兴趣,在总目标中多处体现了对学生自主选择、自我体验学习的重视。提出“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等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开发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新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并加以引导,既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需要,又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2.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
  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动力,需怀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因此,总目标提出要让学生“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性”。另外,在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方面,总目标也要求高中学生要“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三、语文新课程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上的改革走向

  1.必修课程目标的改革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在表述方式上,从比较单一的说明性行为目标转向多样的既具有说明性行为目标,又具有描述性的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以往的《教学大纲》基本上属于行为目标取向,具有精确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教师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并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行为目标来判断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学生的整体感受、情感体验、态度、意向等丰富的内心活动,因无法全部用行为表现出来,不能转化为行为内容而在课程中丢失了。因此,对于注重审美、情感态度等隐性学习过程的语文课程来说,行为目标的表述方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容易使课程“趋向于强调那些可以明确识别的要素,而那些很难测评、很难被转化为行为的内容就会从课程中消失”。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课程目标,用行为目标表述比较有效,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塑造学生应有的语文素养却无法用行为目标表现出来。
  因此,新语文课程目标在强调行为目标的基础上,注重了用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来描述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展开性目标注重过程,主张目标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展开;而表现性目标则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这两者相整合,就符合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语文新课程理念。例如,“阅读与鉴赏”目标中采用了一系列不同程度和不同侧重的过程性动词“不断充实、完善、提升、逐步加深”等,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美好的人格精神和人生境界。另外,还有更多表现过程和发展的目标,从“努力探索、调动、发展、养成、丰富、感受、品味、领悟、体会、思考、展示……”一系列描述性动词就可以感受到新课程目标赋予了学生更多学习空间和机会,增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性。

上一篇:浅论大学生科学道德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