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大学生健康的重点之一是树立积极的健康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两个文明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但的发展又迫使人们卷入一个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各利,生活刺激增多、污染严重的境况之中。面对生活的变化,选择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个体身心健康相统一的生活方式,是实现人们期望的根本途径。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
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健康的学习心理对大学生完成学业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健康心理主要有:惰性心理、厌学心理、惧考心理、怯场心理、舞弊心理等等。一年级新生刚刚从紧张、高竞争的中学生活来到相对独立的大学学习、生活环境中,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尚未掌握大学的学习规律,依靠教师的心理还未完全克服,自我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考取大学的都是中学学习的尖子,一旦在大学竞争压力下受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失衡。针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这些不健康心理,加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三)开设心理门诊,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就是通过咨询者与被咨询者的交谈接触的过程,给被咨询者以心理健康知识的和帮助,并进行心理卫生的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其适应能力,缓解心理紧张和冲突,解决心理上的困扰和精神上的苦恼。其主要内容是:宣泄、疏导被咨询者的情感以缓解情绪压力;协助被咨询者改善认知结构,以正常经验取代旧的不正常的经验,树立对人、对己、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正确观念和态度,为被咨询者在日常生活中重新建立与人相处的和谐关系,培养其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和行为习惯。
(四)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
心理测量是一种对人的心理、行为进行标准化测定的技术,亦即依据一定的心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通过心理测量,为我们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信息和依据,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依据。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连续、稳定地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的科学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是当今高等教育共同关注的课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基础建设,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跨世纪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