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网(2)

2015-06-24 01:06
导读:正高级职称教师趋向年轻化。职称是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我国高校教

    正高级职称教师趋向年轻化。职称是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我国高校教师职称由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四个等级组成,即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2003年高校正高级职称教师有70 063人,其中46一50岁年龄段的正高级职称教师15 023人达到峰值;2008年高校正高级职称教师有128 966人,其中41 ~ 45岁年龄段的正高级职称教师37 275人达到峰值(见图3)。五年里高校教授数增加58 903人,增幅达84%。在正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大量增加的同时,正高级职称教师年龄趋向年轻化,即中青年教师成为高级职称教师的主体。

        (二)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不足及其原因

    1.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不足的表现。在高职称教师年轻化,中青年教师规模增长迅猛的表象下,掩盖的是教学能力不足的事实。以某高校为例,2007年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显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秀率仅为42%。对中青年高校教师而言,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他们缺乏创新意识,往往固守教材内容,很难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他们一般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的组织和上,他们无视与学生之间应有的互动和交流。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课程讲授节奏的把握、教学方法的改进、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课程的设计以及课堂的管理等方面均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课堂气氛沉闷、授课缺乏激情与感染力、照本宣科、课程内容讲授不精炼不透彻、授课重难点不突出、授课不够丰富生动,都是教师教学能力低下的表现。

    2.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不足的原因。2003年至2008年五年里高校博士学历层次的教师增加了98 295人,增幅达183 %;硕士学历层次的教师增加了218 303人,增幅达120%;本科学历层次的教师增加了199 368人,增幅达43 %;专科及以下学历层次的教师减少了3 173人,降幅达11%(见表2)。可见,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显著提高。

    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提高,但是这一群体的知识结构存在巨大缺陷。相对高校教师在其专业领域具备的较高专业素养而言,他们比较缺乏教师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即开展教学的知识与能力。因为大多数高校教师是综合性大学后直接从事高校教师职业的,所以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事实上,我国高校教师普遍参加过教师岗前培训,但岗前培训由于时间短暂,培训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它对教师而言只能是起到“扫盲”的作用,让他们对教育学、学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还有的高校的教师岗前培训甚至演化成一种毫无意义的“走过场’,叫,这是导致高校教师发展中教学发展不足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我国已经进人了大众化发展阶段,人才培养的难度显著增加。高校教学理念与模式加快了更新速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导致高校教学内容日益复杂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在这种形势下,对教师而言,如何开展有效教学以及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变得颇具挑战性。然而,许多高校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学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既缺乏教学经验,又承受着巨大的科研压力。他们往往一心扑在科研上,容易忽视对教学的关注与研究。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以至于教育部为此专门下文,在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强调指出:“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大批优秀的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授、副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

  三、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对策

    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急需加强。要促进教学发展,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高校教师应树立教学学术的观念,明确教学学术是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卡耐基教育基金会主席博耶(Earnest Boyer)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概念。他认为,“学术意味着通过研究来发现新的知识,学术还意味着通过课程的发展来综合知识,还有一种应用知识的学术,即发现一定的方法去把知识和当代的问题联系起来,还有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最后这种学术就是教学学术的最初概念。博耶教学学术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人们对学术的传统狭隘理解,使学术一词的内涵与外延丰富了起来。高校教师应树立教学学术的观念,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属于学术的范畴,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同样属于学术的范畴;从而使高校教师加大对教学发展的投入力度,以改变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不足的现状。

    2.国家应在政策层面上设置各级教学奖项,引导高校教师关注教学发展。由于高校对教学关注度的欠缺,我国应出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鼓励性政策,以便高校教学受到应有的关注,进而使其受到重视。政府应为教学投人一定资金,设置国家一级的教学奖项。高校在设置学校一级的科研奖项的同时应设置学校一级的教学奖项,力求教学奖项的含金量比科研奖项重。在院系一级设置教学带头人,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形成教学唯上的良好氛围,以激发广大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扭转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高校也可以制定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相关倾斜政策。比如,在教学岗位设置骨干教师岗位,对骨干教师实施特殊奖励政策;经常举行教师讲课比赛;为青年教师提供大量的示范课观摩机会;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授课质量评奖制度等。通过政策导向,积极鼓励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使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成为高校教师的自觉行动。

    3.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措施。(1)完善高校教师培训模式。高校教师培训是弥补高校教师知识结构缺陷的重要环节。然而,我国高校并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来满足教师培训的需要,也缺乏专业的高校教师培训人员。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差,培训内容不能体现不同学科、不同职称教师的差异性。培训模式比较单一,往往注重理论的学习,缺少针对性的实践。我国高校应设置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同时引进专业的教师培训人员,构建高校教师培训项目制。比如,在培训前,高校教师培训机构可按学科和职称两个维度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分类,将学科相近、职称级别相同的教师分为一组,并为每组配备专业的教师培训人员。在此基础上,每组的培训内容除了教育学、心的基本知识大体相同以外应存在差异,并以项目的形式予以体现。高校教师培训只有设计针对性强的、人性化的教师培训项目,才能使高校教师培训对高校教师具有相当的吸引力。(2)建立“人才培养”式的教师培养机制。临床人才培养按构词方法的不同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临床人才·培养,特指院学生的培养方式。此类人才的培养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多重实践环节互为补充,特别是通过多重实践环节使培养对象逐渐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种理解是临床·人才培养,是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使培养对象具备一定的技能而采取的观察、判断、对症下、跟踪式的培养方式。

    医生作为专业人员被广泛认可一与接受。所谓专业是指社会其他领域的人员不容易进入的行业,它要求从业人员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并具有一定的素质与技能。医生在接诊病人的过程中会遇见各式各样的疑难杂症以及许多自己以前在书本中不曾见过的复杂情况,这就要求医生具备分析判断能力和灵活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一般而言,越是经验丰富的医生越是医术精湛。教师与医生具有相同的职业特点。事实上,教师也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不但要求教师具备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教师掌握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有效教学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培养而言,高校应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与教学名师交流的机会,同时安排教学名师对中青年教师进行跟踪指导,为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帮助,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基于以上分析,高校应建立“临床人才培养”式的教师培养机制,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师培养过程,为教学名师与中青年教师师徒关系的形成创造条件,使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教学名师的指点,进而使教学能力逐步提升。

    总之,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活动,教师教学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中青年教师作为我国高校教师的主力军,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特别是我国已进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是保证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

上一篇:论析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