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辛亥革命以后,各地的经费有了较大的增加,乡村学校的学生人数增多,但师资严重缺乏,因而教育部明文规定:“凡学区居民稠密,满五百户以上者,设多级小学校,满两百户以上者,设单立小学校,”“凡同级同班人数甚少者集合为一组教授”。此时,复式教学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20年代,由于美国的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法等流行中国,班级授课制度受到冲击和排挤,复式教学的办学形式也日趋消沉。40年代又呈中兴趋势,开办复式教学的学校又遍及全国。我党在解放区也曾利用复式教学的办学形式来努力发展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人民生活逐步改善,适龄儿童人学率迅速提高,农村教育事业空前发展,特别是在山区、牧区、渔区设立了许多教学点,办起了学校。但当时百废待兴,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育经费都比较紧张,因此,绝大多校都采取复式教学编制。据,1956年,全国小学中就有复式教学班98500余个,占全国小学校总数的33.93%,这标志着复式教学的发展进人了鼎盛时期。1958年至“文革”,由于受“左”倾干扰和十年动乱的影响,复式教学逐步走人低谷。粉碎“四人帮”后,我 国教育得到蓬勃发展,随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以及仪务教育淤的贯彻实施,复式教学又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新局面。1989年9月,国家教委初教司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在河北张家口市召开了中国农村复式教学研讨会,这对我国农村复式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复式教学的意义
1.复式教学是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手段。从我国的总体地形来看,山区占60%以上,特别边沿一线,居民点分散,村寨之间相距较远,且是山高坡徒、沟大水深,极为不便,儿童上学极为困难,许多儿童即使勉强上学也不得不中途辍学。我国现今的生产发展还很落后,教育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而且极不平衡,十三亿,80%在农村,素质普遍不高。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就必须实行普及义务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虽然全国已有94%以上的地区实现了“普九”,理论上已完成了各率指标,但要真正使人学儿童完成所要学习的年限,复式教学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2.计划生育政策对复式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圆满实现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宗旨。多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广大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的认识不断加深,自觉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实行计划生育。许多农村育龄夫妇还自觉坚持“只生一个好”的原则,主动办理了伽生子女i玲。自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学龄儿童逐年减少,招生数也逐年减少。许多单式班现在只有个位数的学生,一所村级完小,学生人数不超过100人,师生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了教师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复式教学又彰显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并且已呈现出从山区逐渐向坝区扩展的趋势,它既能够解决“要学生上学”,还可解决师生比例失调的矛盾,完全符合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3.复式教学可以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益。我国的国情显示,国家大,人口众多,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人均国民经济总产值居世界后列,经济发展极不均衡,沿海地区和平原地区发展较快,而山区的经济发展极为缓慢,特别是边疆少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收人较低,尽管每年中央划拨的教育经费在逐年增加,但地方政府除教师工资外,拿不出更多的经费来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生实行上学,教育经费由中央、省、县按比例划拨到乡镇中心学校,这些经费的划拨只是满足教师的办公经费。而现在许多地方为了抓教学质量,把过去一师一校点的复式教学班折成单式班,由于班级的增加,教师紧缺,只好聘请代课教师。据云南省2006一2007年报表统计,该省有小学教学班级144479个,专任教师222022人,另有代课教师22556人,班师比例为1: 1.7,按每人每月300元计,一个月支付代课教师的工资6766800元,一年支付代课教师的工资为81201600元。若按小学的班师比为1: 1.5,该省只需小学教师216719人,现在在编专任教师就超编5303人,代课教师岂不是多出来的吗?如果每年把聘请这些代课教师所支付的工资平均划拨到200所农村小学,每所小学可建一幢500平方米的教学楼,随着时间的推移,若干年后,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将得到很大的改善,教育的经济效益会得到很大提高。
4.复式教学和教学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班级授课制的产生至今已有三百年的,虽然单式教学形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至今仍然是各类小学校的基本教学形式,但是单式教学统一使用同一教材和同一教学进度,从儿童的“平均”情况出发,强调“齐步走”,不考虑儿童之间能力差异和兴趣动机的不同,不利于因材施教。因而,批判和改革班级授课制的活动此起彼伏。
19世纪末,有些资产阶级教育家提出各种按智力、能力和学习成绩进行分组分班教学的组织形式,后来受到批判。20世纪中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化社会需要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材施教、分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许多西方国家都在实验班内进行分组教学。我国一些实验学校的教师也在积极探索这方面的教学。
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主题,仍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等。其主要实质不外乎是突出抓的“自学—释疑—精讲—演练”四个环节的课堂教学的改革。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以达到学生能自主学习的目的,为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复式教学,客观存在着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进度的特殊性。其特点是:教师的直接教学与学生的自学作业交替进行。这样,客观上就存在着学科头绪多,授课时间短,教学任务重,几个年级相互干扰等因素,给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秩序的维持等带来了一定难度。一般地,复式教学课表的编排,均以“同堂异科”编排,把直接教学时间长的学科同便于安排自学作业的学科相互搭配,使学生做到“动”“静”结合。座次安排也按左右划片分别安排不同年级,教学中,为了减少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兼顾的困难,可以按年级分别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当小助手,协助教师搞好班级,维持教学秩序。实践证明,复式教学组织得好,安排得当,不但不会降低教学质量,反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自觉的组织纪律性,完全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宗旨。
教育总是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不但为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影响了学校的教育内容,还会影响到教育的组织和方法。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加上和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建立“劳力密集型”生产,从而,人口也不可能相对集中,因此保留并适当发展复式教学,完全符合中国国情。我们应当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坚持走以单式教学为主,单复式教学并进的多规格、多形式的办学之路。特别是在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复式教学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有存在的必要,更有发展的前景,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加以重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