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常规技术已经在生产中普及。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增加种子休眠解除理论与技术、设施育苗理论与技术、容器育苗理论与技术、组培育苗、苗木施肥技术、植物激素在森林培育中的应用、现代林业技术动态、径流林业、生态林业、抗旱造林技术等,以丰富教学内容,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另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对章节安排顺序进行调整,按照林木种子和苗木培育、人工林营建、幼林抚育的序列进行讲授。
3.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迎来了新的时期——信息时代。目前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科研中,也为高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机遇。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已经编制发行了许多幼儿、中小学课程的教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辅助教学取得了瞩目成绩。但是,由于大中专学校的许多课程专业性强,所以有关专业课的教学多媒体软件还不多。
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幻灯片、多媒体光盘,并在教学中应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对培养跨世纪新型实用人才具有实际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林业院校已制作了果树修剪学、森林经、森林病理学、植物学等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光盘。这些精品课程以网络为基础,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江西大学已经制作完成了森林培育学网络教学课件,内容安排合理、完善,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并配有复习思考题,大大推动了该课程的网络教学进程。美中不足的是课件中图片、动画太少,多为文字描述。所以,笔者认为,森林培育学的理论教学应以现有的计算机设备为基础,结合Powerpoint、Autherwar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图文并茂、声像具备的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光盘,从而改变“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4.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森林培育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所以在教学中应更多地为学生创造实际操作的机会,通过实验课、课程教学、参观、参与生产和科研单位的生产环节和试验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应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增加实验、实习教学时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同时,由于常规林业生产的季节性强,为了让学生参与、了解不同季节的生产环节,笔者建议将完全集中的课程教学实习改为相对分散的实习,老师根据不同季节随时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操作、调查。此外,改革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改变过去的单纯,推行由笔试、口试、实验实习、课程论文等几部分组成的综合考核,以考促学,引导该课程的教学更加注重人才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