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英美概况》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2)

2015-11-05 02:23
导读:(二)补充性课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体现时代性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和工具,是师生间进行对话的文本和材料。但一些教材忽视学生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有的

    (二)补充性课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体现时代性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和工具,是师生间进行对话的文本和材料。但一些教材忽视学生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有的大而全,重点不突出,很多内容上大学前都已学过;有的教材理论知识多,现实意义不强;还有的教材所用的材料为英文原文,不是针对中生。从对学生跨意识培养的角度出发,选取教材在内容上应是知识性文化和交际性文化比例适当。大部分内容应涉及当前英美国家的现状,但这样的教材不多。因此,教学中可同时使用两种教材,如《英美概况》(来安方编著)和《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朱永涛主编)同时使用,能使学生既对英美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又能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和实践锻炼。选用英文材料做教材时,应能多角度反映某个文化社会现象,以帮助学生自己来判断分析。

    另外由于教材存在的问题和时代的发展变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制作补充性课件,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实用的教学材料和更新的英美文化信息以及时事内容资料。比如,讲到英美制度时就要加入当前的世界危机内容,讲到美国外交政策时就应加人反恐相关事件,以此补充教材内容的不足。不断注人更具针对性的实用的教材内容和时事资料,不仅能体现课程的时代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跨文化意识。

    (三)背景介绍和对比相结合,关注文化差异

    我国著名英语专家胡文仲先生认为:“学习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不领会其精神。”在英美文化教学中,把背景介绍与对比相结合有助于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会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理解文化内涵。例如,单纯地介绍英国的悠久和美国迅速成长为超级大国的历史时,人们会不自觉地用传统的自卑或自大的情绪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褒扬或贬抑。如果用中纵向介绍对比的方法去看待英美历史和中国历史,犹如打开一扇窗,不仅能使人们正视英美发展史,同时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渊源,对其中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介绍英美选举制度时,与英美两国进行横向介绍对比,让学生了解英国大选选的是议会下议院或者选的是执政党,而美国大选选的是总统,使之更好地了解英美选举制度。

    (四)教师自我提高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强化实践性

    在教改的新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是教学的主导。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学的主体。同时,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广博的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要求学生摈弃传统的仅靠教材在课堂学习的模式,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由于《英美概况》课具有内容纷杂、信息量大、实践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十分重要。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但是疏于、放任自流的自主学习其结果必然或流于形式或偏离轨道。把教师自我提高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调动师生教学的两个积极性,同时也对培养跨文化意识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教师应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把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做为一项任务纳人到教学中来,精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时期的相关主题或选定文化题目。组织学生在课外多渠道查阅收集资料,进行讨论或开展实践活动,并把适时和管理贯彻始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从中领悟中西文化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中要注意的文化细节,使实施英美文化教学与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自主学习互相渗透,融为一体。这种结合也将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跨文化意识关系到对英美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须坚持教学培养并重的原则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上一篇:关于优化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