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例如,对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来说,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完全可以偏爱不同职业、喜欢不同风格的交往方式、欣赏格调异趣的作品、褒贬不同的生活习惯、追求各具特色的个人发展模式,等等,这是其价值观的特殊性的表现。但是,他们在理想、人生观、科学观、观、观等方面则具有共同的、一致的价值观念,即正确地反映了条件下人们的共同的、本质的需要的价值概念,而且后者统摄、制约着前者,前者则服从后者的要求。
“鼓励个人多样性价值取向”意味着承认个性发展及其多样性发展模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坚持主导价值观”则意味着在鼓励个性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在主导价值观如理想、人生观、科学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方面坚持进行统一的、一致性的正确价值观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才能做到为促进社会进步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
要做到这一点,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德育实践中应把引导、帮助和教育人们确立起包括理想、人生观、科学观、道德观、审美观等主导价值观在内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
第二,要把坚持主导价值观教育的工作与鼓励受教育者个人的个性发展、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相结合,促进受教育者在主导价值观的影响、制约和决定性作用下个性的全面的、多样化的发展。
第三,必须注意引导受教育者在发展个性、追求多样化的价值目标时,要始终与主导价值观尤其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正确的科学观、集体主义人生观和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观相一致。
第四,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教育者必须以理解、宽容、与人为善、鼓励支持的态度去对待受教育者的合理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价值追求,以促进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成长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形成一种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同心同德、和谐友好、相互促进的德育气氛,使德育工作的实效得以进一步提高。
实践表明,只要我们认真探索理论教书育人的规律,并在实践中应用,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书育人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