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中需要正视(2)

2015-12-29 01:12
导读:与此相应,理论学科的队伍建设要有“准人制”。各个单位倾其所有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热情是应充分肯定的。但在队伍建设上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学科

  与此相应,理论学科的队伍建设要有“准人制”。各个单位倾其所有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热情是应充分肯定的。但在队伍建设上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学科整体的建设,吸收人才,培养新人,壮大队伍。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拔尖人才的重点扶持,造就一批学贯中西、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加强对崭露头角的学术新秀的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各学科各专业的领军人物;加强对高校马克思主义专业人才的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有志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后备人才。

  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立后,在队伍建设方面还有诸多不适应,一是观念,二是知识结构。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的培养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考虑。

  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到码头全上岸”。原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授课,没有学科支撑的研究,有一种“没有码头停靠的漂泊”感觉。找不到学科的平台,没有学科归属感。现在有了学科,可能会萌生在课程上花力气不如在学科研究上下功夫“值”的思想。不能正确处科研究和课程建设的关系而顾此失彼;另一种是“到码头不会上岸”。有了学科平台,因为多年的“漂泊”,科学研究的能力不足,而失去了上岸能力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三、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的“一元与多元”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这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于这一学科的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当然,对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与作为学术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做一区分也是必要的。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可以有不同观点存在,可以有一定的研究讨论空间,可以为党和领导人提供可选择的理论和观念。而党的指导思想绝不能搞多元化。党的指导思想如果多元化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甚至造成党的分裂。这就是说,对于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允许做多元化的解释的。由此而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或把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对立起来都是错误的。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才能具有弥久常新的生命力。正像邓小平同志说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学科性也是统一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学科性,强调的是其科学性,而不是其学派性。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区别,是要强化其指导地位,是要为其服务,而不是把其学术性与科学性以及意识形态性对立起来。加强学科的理论建设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关键。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的指导地位搞好学科建设的同时,坚持“双百”方针,促进学科的繁荣和创新。具体地说,要建设好这样的学科,要求和标准应有所统一,应建立相应的学科或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学科发展。而在具体学科特色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应有多样性。

上一篇:浅论追本溯源,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