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简析“首因效应”与大学生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2)

2016-02-11 01:05
导读:二、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


  二、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连。学习活动中动机的作用是复杂的。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特点,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教学。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具有多元性、间接性、性和职业化。教师积极地利用首因效应有利于大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形成。内在动机由学习者的求知欲构成,既表现在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上,也表现为通过学习实现自己的潜能和内在价值。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

  三、从教师的角色看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基本任务,也是学生获得及掌握知识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为影响的过程,是人际交往与沟通的主要活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明确地了解课堂教学、了解学生。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首因效应”形成的阶段,课堂上教师能否把知识转化为能正确理解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沟通的方式很重要,单向沟通时表达者讲述以后,听者不能提问,听者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差距大;而双向沟通就是表达者讲述以后,听者有提问有反馈,听者的答案接近正确答案。从教师的角色讲,就是要在活动中加强理解,达到“有效沟通”。通常学生喜爱的老师类型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学识能力方面,要有智慧、聪明、知识面广、有好的教学方法;性格方面,要随和、开朗、活泼、幽默、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品德方面,合格的老师要教书育人,传授做人的道理,解决成长的困惑。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教师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在第一印象形成阶段,教师要表现出自己的专业素养,让学生认同自己是所教授领域的专家,了解该领域的学术前沿问题。而且教师要善于表达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热爱自己的教学岗位。这将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第二,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教师在最初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热情,欣赏并称赞学生的主动求知行为,而且巧用提问等方法激励学生在学习上投入精力。教师要第一时间引导学生明白上大学的目标,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上大学和上大学要干什么。学生生活如果没有目标,动机就不强烈。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在“第一印象”形成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抓住机会,主动争取学习机会;并且要学会理解和欣赏学生。及时欣赏学生是很重要的,有利于教师及时强化激励动机。第三,学习方法的者。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比如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合理运用工具书与参考书、如何查找相关学习的资料以及掌握学习的技巧等。教师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第四,学问和人品的示范者。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时,要表现出对待教学认真负责,富有热情;对待所任课程有很强的兴趣;治学严谨、求实与创新的态度;以信任、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根据“首因效应”,其概念是对他人认识的第一印象对以后认识产生的影响。第一印象并不总是正确的,但确实是鲜明牢固的。因此对于教师来说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花很多的精力来准备,整体地体现自己的知识、风范和态度。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行动系统知识,还要懂得关爱学生、热情真诚并善于与学生情感交流。“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果教师传达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愿意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关心爱护学生,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那么学生就会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和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更喜爱并愿意学习教师所教的课程,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上一篇:试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细节教育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