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三个转换”(2)

2016-02-28 01:02
导读:长期以来,人们不满意于对教条、僵化式的理解,呼吁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本质精神和其内在精髓的前提之下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认为这既是

  长期以来,人们不满意于对教条、僵化式的理解,呼吁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本质精神和其内在精髓的前提之下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认为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这样的呼吁无疑是没有错的,但问题是“创新”后的理论体系被冠以“马克思主义”的名称的根据又是什么呢?即我们在什么意义上把一个理论叫做“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其他别的“主义”这无疑是一个严肃的重大理论问题。我们认为,处理好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注意两点。首先,始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个根本不动摇,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坚持这一条,就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会走大样,不会似是而非甚至面目全非。努力把握马克思主义活灵魂,这是我们敢于也能够把我们所理解的理论叫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依据和必要前提。“应当承认,这种资格,对于我们来说,既不是当然具有的,也不能说是不证自明的,在很大的程度上要靠我们自己来论证和确立”啕。其次,理论体系创新并不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当代理解可以无原则地同时代流行的各种各样观点进行折衷主义的妥协。任何理论体系的创新,都不应当忘记当年恩格斯对杜林“体系”的那种深刻的批判评价:“整套的体系,精神的的自然的和的一应俱全;全套的学的和主义的体系,最后还有政治经济学批判史。实际上是一种折衷主义的杂烩。”要认识到,马克主义理论正如马克思恩格斯经常强调的那样,它始终是真理与价值、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世界观、认识论与辩证法和历史观的具体历史的统一,它不是纯粹的经验事实的科学,也不是脱离现实的宏观的历史、回避现实社会矛盾,纯粹面向人的内心精神世界、抽象的诗性的生活哲学或人生价值哲学;它是继承和超越了以往全部人类、深切关怀人类前途命运的经世致用之学,是严格的科学性和浓厚的价值性高度统一的理论体系。

  (二)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到马克思主义教材体系的转换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所谓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学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文字性或“文本”性教学,是由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的专家编写的,为了使受众了解并掌握特定理论的精神实质,必不可少的辅助睦工具。教材对理论的表述形态与布局结构就是教材体系。理论体系与教材体系二者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比较起来,任何理论体系,其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理论的力量阐述其所要表达的“真精神”,具有理论性、抽象性、间接性等特征;而教材体系则是为了教学的需要对理论体系的“转述”,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的特征,它实际上是一定的思想观点为了向人的内化而采取的一种外径洼的教学手段。

  课程教材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什么统一的固定模式。它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和教学发展的实际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般而言,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应该遵循以下四项原则: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结合现代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现实。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或社会现实性,因此,不能使其与实际不沾边而空发议论。第二,在教材体系上,力求理论内容少而精,论证资料广而博。“少而精”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结论其实并不多,讲起来也不太复杂,但要把它讲清楚讲透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却是很不容易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广而博”的论证资料证明“少而精”的理论内容,增强可理解性和可读性。也就是要求在教材的理论内容上,应该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侧重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思路和结论,用较少的学时和篇幅,科学、系统和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这里的“少”也指所用的学时少、篇幅小;“精”是指主要内容、思路和结论的准确性和系统性。“少而精”绝不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零碎地、不连贯地表达出来,也不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容简单地用“压缩饼干”的方式表达出来。简明性、系统性、实用性是教材体系的突出特点。第三,在教材体系安排上应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使理论阐述清晰而完善;在层次布局上,力求层次分明,做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第四,教材设计科学合理,利于学生学习。一般应该由“内容提要”、“重要概念”、“正文章节”、“章节小结”、“课后思考题”、“背景材料”等几个部分构成。既然教材是为了教学需要而制定的,那么,构建教学体系就要服从学生认知以及活动的客观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由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必要的话,还要在教材中运用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数据、图表等进行佐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说理性”,以帮助启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上一篇:试析高职科研工作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