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途径
2016-03-05 01:00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论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途径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的重要基地。教师必须遵循语科的性质、特点及其教学规律,把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论文关键词:阅读教学 渗透 思想教育
一、找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
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就是作者感情最集中,最强烈而又能贯通全文,最能体现中心的段落和时间,把握住这部分内容就能从文章的部分回顾文章的整体,体察作者构思之处,遣词造句之美,又能借助这些语言揭示中心,感染学生,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即传授了知识,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如《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的最佳结合点就是最后两段。
提问:作者不断地想什么?为什么要高声对世界说?前几段作者用了不少量词,如“一个、两把、一叠、一尺、一杯、几颗”等,这与结尾一段中作者的“想”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学生体会到,周总理所以如此简朴、劳苦,是为了新中国的繁荣昌盛。他想的只有
和人民,唯独没有想到自己。所以作者才高声对全世界说“……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紧紧把握住这部分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和作者强烈的感情发生共鸣,受到了高尚情操的熏陶,产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热爱,达到智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效果。
二、把理性语言转化为感性语言,直观形象地渗透思想教育
文章内容和体裁不同,渗透思想教育的方法也各异。如《落花生》一课,在议论花生的部分,父亲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作者正是用父亲的话道出了做人的道理,点明了本文的中心。很明显,这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它是咏物喻人,从落花生的有用到有用的人之间还有一个从理性转化为感性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所理性的抽象语言转化成形象的具体语言。落花生有用,怎么就和做有用的人联系起来呢?什么是只讲外表没有好处的人呢?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从落花生的对话中,有条理的找出:花生给人带来的好处——味美,可榨油,价值便宜;花生的本质——有需要较高的条件,易种易收;花生的特征——外表不好看果实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了挖出来才知道它有果实。然后抓住这三点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开拓学生的思路,把花生的本质特征与人的本质特征联系起来,使学生懂得具有花生品质特征的人就是不为名,不为利,不炫耀自己,踏踏实实为人民作贡献的无名英雄,当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后,学生头脑里就会出现直观的形象的东西。因此,当我提出,“具有这些品质的人在你们印象中有哪些?”提这个问题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雷锋、史光柱、张海迪,工人、农民、科学家、教师,我的爸爸、妈妈……”
通过这样联想,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形象。不仅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联想思维方面受到了一次训练,而且使学生找到了自己学习的榜样,受到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