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2016-03-26 01:00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


  【摘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策略研究 

  
  1.改革教材内容呈现方式
  激活学生思维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部分内容设置深奥而缺乏趣味性;部分内容设置过于枯燥;教学易受教材的束缚。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首先应抓住同学们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引入课堂,不要将学生认为“冗长”和“缺乏生动感”的结论、结果告诉他们,应通过讲故事、看图片、史料介绍等方式给他们展示更多的历史现象,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并得出结论。用联系今天讲述昨天的方式,结合时事热点将历史课上的前卫而具有现代气息的观点介绍给学生,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充满兴趣和了解的欲望、才能使历史课程符合时代的需求。教师对课堂训练进行点拨讲评时也要讲究科学性和有效性。既不能面面俱到,每条题目都逐一讲解,浪费学生大量时间,也不能仅仅是报答案,不做任何解释。而应当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注意分析原因、点拨解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性错误,可以个别辅导。当然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也可让学生自己分析,查找原因,培养学生自我纠错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训练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弥补,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合理利用插图
  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历史课中的许多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这些插图刺激性强、变化性大、形象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妨用图来突出重点。如《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讲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美关系改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等,但是,单凭这些文字资料,学生很难真切地感受外交事业的巨大发展。笔者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三幅图“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项田中角荣”,并用加以渲染。从这三幅图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外交事业蓬勃发展的气息。

   3.利用研究性学习
  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真正的科学研究,它强调的是学生对研究过程的一种感受和体验。另外,由于学生受个人知识积累程度的制约,搜寻资料来源也有限,学生之间必须团结协作,将信息资源共享。如在研究“近代中国的中美关系”时,笔者组织了几乎一个班的学生来参与。因为近代中国100多年的历史,仅几个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搜集到详备的资料,在确立好课题后,学生进行了分工,一组搜集旧主义革命时期的资料,二组搜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资料,小组长在每个组下面又分设几个小组,如二组的三个小组中,A 组搜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资料,B组搜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年)资料,B 组下又有小组分别负责“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和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组员们在厚重的历史中,翻找着一丝一缕,在浩淼的历史尘埃中,捕获着一点一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从零碎、散乱的资料中摸到了主线,理顺了脉络,再次体验到研究的快乐,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4.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的历史教学强调的是高效性
  所以“高效”就成了选择历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首选。要达到教学的有效,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时候,必须依据教师自身优点给予判断,以长补短。内容决定着模式和方法采用的效果。如在讲授“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这一节时,实践证明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辩论法。教师先将战国时期的背景及各自的观点以的方式展现,让学生分以下几个角度去辩论诸子的思想。(1)最受中下层人民关注的派别。(2)最被统治者看中的派别。(3)对我国封建影响最深远的派别。通过这种形式,绝大多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它既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辩论能力,而且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的效果极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上一篇:试析隐形课程下大学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