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实施积极调控
要有效发挥信息辅助平台的作用,就必须对大学生参与信息辅助平台的互动实施积极有效地调控。首先,要明确要求。必须在建立完善信息辅助平台的基础上,对学生参与的形式、内容、时间、频率等有明确的要求。第二,要明确导向。要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信息辅助平台是课堂主渠道的延伸与补充,课堂主渠道是信息辅助平台的基础与保障。要积极倡导与人为善的观念和真诚、主动、守信、宽容、赞赏、尊重的网上交流氛围,避免自我中心、嫉妒、自卑等不良倾向。第三,要适时参与。要通过手机短信、邮箱等群发平台保持与每位学生的联系。要定期在电子论坛、博客中提供和更新课程素材,并对相关问题发表个人见解。要在电子群聊平台中活跃气氛。要把握舆论氛围的积极方向,注重对话题的筛选与引导。第四,要考核评价。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观点与想法,要对学生在信息辅助平台的参与情况作公开的点评和反馈,并反映到最后的课程成绩评定中。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三、信息辅助平台在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与功能
1、全面深入地了解与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内心需求
依据教育动力学的观点,教学必须有动力。一般而言,教学动力来自三个方面:意志、学校和教师意志、学生意志,即国家、学校和教师、学生个人为应对的压力和挑战,而产生的学习需要和欲望。只有三种意志在方向上一致并且实现有效整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前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被动,教学的实效性差,其根本就是忽略了大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真实需要。信息辅助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困难和所面临困惑,有利于掌握大学生即时的思想动态和脉络,有利于把握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的兴趣,有利于明晰学生对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关注,有利于认清学生对事业成功的追求和人生幸福的向往。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需求,就可将其与国家、社会、学校的要求和教师的教学目标统一起来,从而不断满足和引领学生成长的欲望和需求。
2、充分发挥大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价值体系受到挑战,而新的价值体系又尚未建立。人文素质课程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大学生因应复杂环境的能力,走出价值困惑和价值迷失的境地。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人文知识和提升人文素质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切实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信息辅助平台的开放性有利于解除“灌输式”、“压力式”、“被动式”的学习方式,“我的地盘我做主”,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和意愿,让学生为兴趣而学,为需要而学,从而开启学习的内部推动机制。同时,由于信息辅助平台中参与的广泛性和全时性,学生在网上可以实现个别交流和多方互动,开展集思广益与深入探讨,形成思维多向碰撞、信息多方提供、审视多种视角的良好态势,许多问题在同学之间就可以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大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大学排名
3、达成大学生健康价值观念与积极行为取向的和谐统一
当代社会需要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知识丰富、能言善辩的博学家、理论家,而是一个具备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国际眼光的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构建有效的教育体系,培养和提高人的修养、理论修养、修养。由于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是比较丰富和全面的。但是对人文知识的拥有并不表明他们已经具备应用的能力和相应的人文素质。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很多只是在脑海中的简单罗列,而且鱼目混杂。有的只记住了结论,却不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应用;有的朝三暮四,随心所欲,在行动中不能以一贯之;有的虽然知道应该做什么,但实际中出于某种原因并不行动,表现为知行脱节、认识不稳定或者知行不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促进人文意识和人文知识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和螺旋上升的过程。首先是对知识的学习和记忆,然后要通过实际运用来进一步认识和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甄别和选择;然后再在实践应用中加以再认识和再思考,并进行再甄别和再选择,如此循环往复,最终达到人文意识、人文知识和人文行为的和谐统一。信息辅助平台不仅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舞台,而且在广泛深入的交流过程中,实现了知识展示、应用和再思考、再认识、再甄别、再选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世界的发展与趋势,理解社会的需求和要求,认清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摆正自己在社会和群体中的位置,从而不断消除成长中的困惑;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思辨能力、反思能力和思维能力,净化心灵、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知行合一,实现由必然王国向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的变迁。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参考文献]
[1]王丽敏.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和途径[OL].http://www.pep.com.cn/xgjy/gdjy/gjyj/200606/t20060627_257444.htm,2006.
[2]一个人的村庄.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OL].http://blog.ifeng.com/article/1639782.html,2008.
[3]赵睿.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OL].http://sxjy.xxmu.edu.cn/xs/news_view.asp?newsid=242,2005.
[4]邵龙宝.人文素质教育让大学生走出价值困惑[OL].http://jwc.nxu.edu.cn/list.asp?id=835,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