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高等教育价值观\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

2016-04-03 01:0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谈高等教育价值观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关键词:高等价值观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关键词:高等价值观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论文摘 要:本文借鉴了学家提出的价值观、课程理念,提出由三个系统课程来构建课程结构体系:一是“学养系统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做有专业能力的人”;二是“教养系统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做有的人”;三是“生养系统课程”,即生命养护系统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做身心健康的人”。与这个课程结构体系相对应,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归纳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10种能力。
  
  课程是大学生学习的科目、内容和教学进程。大学为学生提供的教育产品是什么?是课程,是综合的、专门的、使年青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课程。而课程的建设,是受一定的价值观影响的。关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价值观,我国高等教育学创始人、厦门大学原副校长潘懋元教授提的出了独到的见解,这就是“人文与实用协调统一的价值观”,即以人为本的、使人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和以实用的、有利于就业的实用主义并举,把二者协调统一起来。[1]正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笔者认为,我们的大学应该用这种价值观来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正如我国高等学校课程论专家、汕头大学副校长王伟廉教授提出的大学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课程内容就应该以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依据;同时,人才培养要面向社会需要,课程内容就应该以社会发展为依据,并把二者兼顾统一起来。[2]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许多学者认为,今天的大学实际上是要教会学生“做事”和“做人”。笔者认为,“做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有道德的人”,二是“做身心健康的人”。为了教会学生“做事”和“做人”,王伟廉从课程建设角度提出要做四件事:训练、启智、教化和熏陶。[3]这也是很独到的见解,但还不够,还应该再做两件事:养身和养心。据此,笔者做进一步归纳,大学课程应由三个子系统课程来构建:一是“学养系统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做事”、“做有专业能力的人”;二是“教养系统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做人”,是“做有道德的人”;三是“生养系统课程”,即生命养护系统课程,也是旨在教会学生“做人”,是“做身心健康的人”。
  与实用主义价值观相对应的“学养系统课程”,要安排做两件事。
  第一是训练。王伟廉认为,通过训练,使学生有本领从事某一职业。如,在现代社会,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等都是如此。具体到课程,特别是技能性的课程,具有明显的专门性,只要花时间,而且训练得法,水平会直线提高。如、的训练等。
  第二是启智。王伟廉认为,在大学,有很多课程是没有与上述一一对应的专门化功能的,如、、、、、等课程,这些课程能直接或间接地把人变聪明。教育本身就应该使人变得更聪明,因此,需要开设这些课程。
  与人文主义价值观相对应的“教养系统课程”,要安排做两件事。
  第一是教化。王伟廉认为,大学还承担着社会道德的教化任务,人不仅要有从事某种职业的本领,还要具备基本的道德,这是人的社会化的要求,是融入社会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除了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道德类的知识课程外,还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宣传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第二是熏陶。王伟廉认为,这包括艺术的、情感的、人格的熏陶,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完成熏陶任务的往往是那些潜在的课程。100年前,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那些潜在课程,对于青年人的未来成长,有时会比那些正规课程来得更为重要。
  与人文主义价值观相对应的还有一个是“生养系统课程”,也要安排做两件事。
  第一是养身。在大学要使每一个年青人都知道生命的价值,遗传、对健康的影响和怎样才能确保高质量的长寿,健健康康为祖国服务三四十年甚至一辈子。要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开设包括体育、卫生、、营养、生育等方面的课程。
  第二是养心。身、心问题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健康问题、精神健康问题是人生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的问题,大学有责任教会每一个年青人解决心理、精神问题的基本方法。要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开设意志磨练、应用心理学、婚姻家庭、家庭教育等方面的课程。
  王伟廉认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观察,“训练”强调严格与强化,“启智”强调启发与激励,“教化”讲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熏陶”则注重潜移默化。笔者认为,“养身”注重科学地锻炼和保健,“养心”强调仁慈和勤俭。
  其实,三个系统课程的功能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例如价值观教育、情感意志教育,包括传统中的普世价值的教育,也是教养系统课程中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正确的健全的价值观,能够对养身和养心发挥积极作用,使人在利益冲突和矛盾冲突、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面前保持宽容、慷慨、阔达、乐观的心态;而错误的扭曲的价值观,会导致人在利益冲突和矛盾冲突、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面前出现心理问题乃至精神疾病,而且会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2009年5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指出:“在我们社会里,既尊重个性、承认物质利益,更倡导互助友爱、崇尚奉献精神。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奉献和索取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设计,过于追求个人利益,他的人生道路只会越走越窄。”如在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支配下,凡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的人,就容易产生牢骚和埋怨情绪,甚至对组织和社会不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人生道路就不可能越走越宽广。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今天,我们日益重视教育,特别是传统经典著述的普及,是因为传统经典如《易经》、《道德经》和《论语》等,兼具哲学、道德和养生三方面的思想。如《道德经》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如《论语》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回也不改其乐”。因此,它既能在学养方面发挥作用,使人变得更聪明机敏;又能在教养方面发挥作用,使人变得更高尚儒雅;也能在养生方面发挥作用,使人变得更健康从容。
上一篇:浅谈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浅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