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高等教育融资体制创新路径探究(2)
2016-04-04 01:02
导读:三、我国高等的路径创新 属于准产品,由于国家的准公共产品一般采用公共提供与市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因此高等教育经费的供给应该依照市场规律来
三、我国高等的路径创新 属于准产品,由于国家的准公共产品一般采用公共提供与市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因此高等教育经费的供给应该依照市场规律来实现。据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创新我国高等教育的投融资体制:
1.提高拨款比例,改革拨款体制
政府在高等教育体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就提高拨款比例而言:一是继续贯彻“教育支出占支出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方案,二是政府承诺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三是高校学生培养的60%由政府拨款承担。就改革拨款体制而言:一是成立国家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二是按照每年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分地区核定拨款标准;三是实行中央、省、市三级财政负担机制。
2.发行教育债券
债券融资是指学校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债券并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一种筹资方式。首先,债券融资有利于学校的和控制。因为一般情况下,债券的持有人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利而无参与管理的权利。其次,债券的利息是从公司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具有税盾效应,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政府应鼓励高校发行教育债券,解决高校在发展中的经费紧张问题。
3.试行股票融资
高等教育可按教育有限公司和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进行股份制探索。通过教育有限公司和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向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综观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以及我国教育市场的发展现状,走教育集团化之路并公开发行股票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高校也可以尝试注册成立一项基金,然后选定特定的看涨项目作为融资项目到资本市场募集基金,并参与一级市场的申购和配售。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4.成立教育
我国在1994相继成立三大政策性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我国建立政策性银行的目的是:实现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离,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身兼二任的问题,并为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框架。成立教育银行可以集中现有高等教育机构的资金,以现有高校的数量与资金规模完全可以实现良性运作。
5.吸纳社会捐赠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但目前我国高校社会捐赠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少数高校设立了董事会、校友会、基金会,但接受社会捐赠面窄量少。社会捐赠尤其是校友捐赠已成为促进西方各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富裕,国民素质提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我国高校的社会捐赠必将成为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切实做好社会捐赠工作。
参考文献:
[1] 孔喜梅.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现状及解决途径[J].
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4).
[2] 马元兴.我国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的创新[J].江苏高教,2008,(6).
[3] 雷盼.高等教育融资问题述评[J].煤炭高等教育,2010,(4).
[4] 金秀英,余守文.美国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研究[J].商业时代,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