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赠地学院:析美国高等农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里(2)

2016-04-13 01:07
导读:赠地学院除了给大学生授课外,还加强研究种子改良、研造肥料和化农具,并通过实验站,加强农技推广。农技推广工作是政府扶持和支持农业发展职责之

  赠地学院除了给大学生授课外,还加强研究种子改良、研造肥料和化农具,并通过实验站,加强农技推广。农技推广工作是政府扶持和支持农业发展职责之一,由联邦、州和县农业推广站组成农技推广体系。推广内容包括农业技术服务、家政和四健会(四健会也称4-H 俱乐部,是美国农业部的农业合作推广体系所的一个非营利性青年组织,创立于1902年,其使命是“让青年人在青春时期尽可能地发展他的潜力”,“四健”代表健全头脑、健全心胸、健全双手、健全身体)。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成年男子学习最新的农业技术知识,推广新良种、新耕作方法和其他先进技术;家政则组织妇女学习编织、料理家务、美化等;四健会组织青少年学习和实验有关农业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农业科技和生产活动的兴趣。在科技推广服务中,政府与赠地学院建立了密切合作机制,从科学研究、应用开发、情报、项目审定到基层的技术服务和实践,赠地学院都发挥了主要作用。
  2. 培养农业技术人才
  根据《莫雷尔法》,凡接受赠地的高等院校的学生,不论专业,都必须接受一些农业。据,1862~1870年,共有30个州先后接受了此法,各赠地院校培养出了一批农业科学技术人才,且各农业院校的学生3/4来自,毕业后又回到农村去工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农业教育课程的发展,一些农业大学的研究生院也建立起来了。这些研究生院的培养目标是工农业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教育对象是中下层阶级。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农业、机械制造、生物学、专业动物学、农产品加、农村学和农村学等,也包括工艺、军训,甚至古典学科,但古典学科已失去了昔日的支配地位,实用科学受到推崇,钻研理论而鄙视生产的大学传统被改变。“赠地学院通过培养大批实用的、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科学技术人才,为美国工农业现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3. 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
  赠地学院根据所在州的实际需要,广泛开展实用性科学研究,及时有效地解决所在州各类企业面临的实际技术问题。美国国会1887 年颁布的《海奇法》规定,每个州在赠地学院领导下建立农业实验站,进行农业科学原理及应用方面的研究与实验。实验站还设立分站、实验农场及各种研究中心、研究室,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回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研究项目以与本州农业生产有关的应用研究为主,如佛罗里达菠萝的病虫害与改良问题、得克萨斯牛群的喂养问题、路易斯安娜甘蔗的新品种培育问题等等。由于实验站是政府资助的,因此其研究成果向所有的农场主公开,向农场主提供最新的科技成果。这对促进美国科技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研究成果使每年农产品的价值有了千百亿元的增加。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突出特点是从法制上建立了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1914 年国会通过了《史密斯和勒沃尔法》,即《合作推广法》,要求各州立大学建立农业推广中心,由州立大学代表政府负责农业推广工作。这一法规的执行奠定了延续至今的美国赠地学院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合作推广体系的基础。到1920年,美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当完整而庞大的农业教育、研究与推广体系,组织机构包括联邦、州、县三级的农业推广站和实验站。
  在联邦政府和各界的鼎立相助下,各农业实验站取得了惊人的研究成果:1890年,发明了波尔多液,使蔬菜和水果的产量提高了数倍;1903年,实验成功了防治猪霍乱的疫苗;1915年,发现了维生素A和B;1919年,又发现了维生素C;19世纪下半期,化肥和农也试制生产出来,20世纪初已达到批量生产的程度;20世纪初,玉米远系杂交试验成功,新的杂交玉米良种使玉米产量在美国以及全世界增加了1至2倍,同时,小麦、水稻、高粱等的新品种也先后培育了出来。由于农业教育的普及推广,从内战结束到1900年,大约有12 000多项农业技术发明取得了专利权。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 服务当地工农业发展需求
  赠地学院根据地方工农业和公众事务的实际需要,设立一些“短期课程”,推广农业科技与机械工艺知识,建立农业实验站,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开创了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风。
  20 世纪初,曾建立在赠地学院基础上的威斯康星大学所开展的社会服务工作给州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它的“巴布科克测试法”一项科研成果就为州的牛奶加节省了数亿美元。该校校长范海斯(Charles R. Vanhise)在概括“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 Ideal)时指出:“州立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它和州的紧密关系中,州需要大学来服务,大学对州负有特殊的责任。教育全州男女公民是州立大学的任务,州立大学还应促成对本州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知识的迅速成长。州立大学教师应用其学识专长为州做出贡献,并把知识普及于全州人民。”① “威斯康星思想”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作为大学真正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被正式确定为继教学与科研之后的第三项主要社会职能的标志。从此,大学不仅为社区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也提供有关卫生、经济、管理与教育等方面的咨询,真正成为州的“智囊”。
  
  三、赠地学院的贡献与影响
  
  首先,开创了政府以手段调控高等教育发展的先河,成为政府干预高等教育发展的范例。《莫雷尔法》的颁布打破了联邦政府不过问教育的传统,联邦政府通过赠地、拨款的方式向州提供资助,各州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联邦政府的指令创立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赠地学院。重要的是,它把美国联邦政府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制定的优先发展高等农业的政策和措施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教育立法确定联邦政府教育的目的、任务、重点范围,既保证政府教育政策的权威性和连续性,又调动各州投资创办具有地方特色高等教育的积极性。这在当时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创举,成为美国调动地方分权干预高等教育的范例,对后来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高等教育管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其次,加快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开拓了高等教育的服务职能。赠地学院的建立实现了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和教育结构的重大调整与改革,使教育开始全面适应迅速扩展中的经济需要,提高了科学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地位,改变了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扩大了黑人、妇女以及退伍军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教育面向大众和平民,从根本上使美国高等教育与欧洲“精英型”高等教育决裂,走上了化、大众化、实用化的道路。
  美国赠地学院面向美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培养工农业生产领域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各种技术指导并提供咨询服务,提出“校园的边界即是州的边界”的口号,将大学与社会融为一体,为美国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面向社区进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解决了美国工农业生产中面临的许多技术难题。它使大学第一次以主动的姿态直接投入地方经济和建设, 开拓了除教学和科研以外的高等教育第三大职能——直接为社会服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的报告指出:“从上看,大学为社区服务的观念源自赠地学院创办的时代。”克拉克·科尔也认为:“服务的概念始于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
上一篇:探析高职高专金融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