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等学校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的探讨(2)
2016-04-15 01:12
导读:(三)继续体制落后,机制不健全。目前就多数而言,缺少完整的辅导员继续教育和培训体系,很少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缺乏继续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约束
(三)继续体制落后,机制不健全。目前就多数而言,缺少完整的辅导员继续教育和培训体系,很少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缺乏继续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约束机制。现行对辅导员继续教育与培训,一般都是临时性,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对辅导员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没有一个评估标准,对参培人员也没有一个严格的约束机制。特别对新从事辅导员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内容大多局限于辅导员工作职责、基本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对于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涉及较少。加上我国大多重视对辅导员上岗前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对任职后的培养相对欠缺,使辅导员常常忙碌于繁杂的各项工作中,很难有时间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和提高。长期以来也一直存在着“使用多、培养少”的现象,常常被“使用即培养”的错误观念所左右。同时,缺乏科学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和优质的培训教材,对国内外优秀教育研究成果的研究和借鉴还不深入等,导致对现有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流于形式,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辅导员继续教育的质量和体系的建立。
三、构建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的四点设想
(一)遵循教育规律,搭建继续教育平台。对辅导员的使用与培养,学校应从长远利益出发,把加强辅导员继续教育与队伍建设提到一定高度,把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培养人才质量,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结合学生工作以思想教育为重点的国情特点,借鉴发达
的发展经验,探索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为依托,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制定辅导员继续教育质量和评估标准,逐步建立质量评估制度。真正落实教育部制订的《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教思政厅[2006]2号文件,以下简称[2006]2号文件)所要求的:“遵循教育培训规律,按照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方法创新的要求,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创新辅导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努力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努力营造符合辅导员的继续教育体系和平台。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创造学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生数量的增加,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辅导员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和一定的专业技能。也应按照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制订与实施符合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继续教育体系与格局。在有计划邀请专家、学者举办高水平的专题讲座、经验报告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组织辅导员到重点院校学习和考察,学习与借鉴其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和完善辅导员自身素质和辅导员队伍结构,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理论和学术水平。
(三)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历层次。教育部在[2006]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是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构建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应该制定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教育学、学和学以及
就业、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以及参加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考研、考博的相关政策与规定,还应从
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划出一定名额作为推荐免试研究生名额,逐步建立辅导员以硕士和博士学历为目标的培养体系,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
(四)搭建创新平台,加强科研能力培养。对辅导员的继续教育与培养,不仅局限于继续教育的理论学习,更应该为辅导员提供多方位、多种机会可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支持与鼓励辅导员开展工作研究,引导辅导员队伍由事务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在历年各省组织申报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课题的基础上,还应从学校预算中划拨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经费,支持与鼓励辅导员结合本职工作,特别是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探索。通过对辅导员理论教育与实践等多方位的培养,不仅扩充了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提升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使辅导员在工作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辅导员思想教育与管理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使辅导员队伍从经验型向研究型方向迈进,推动辅导员向专家学者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