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摘 要】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其师生关系也存在自身的独特性:独立学院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引导居于相对主要的位置;学生个性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师生期望呈现落差。
オ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是最为活跃主动的因素,是一切活动的倡导者、实施者和担当者。要组织举行相应的活动并保障其成效,就必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作为学校活动中最关键、最根本的关系,一直被界当作重要的研究课题。教育的归宿是促进每位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而其发展则是在师生共存、共创、共乐的互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的。因此,师生关系的优劣和学生能否全面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独立学院是在我国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过程中,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师生关系对保障其持续、稳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我坚持,常常以教育上的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的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和学生交往” [1]。为此,笔者希望通过对独立学院师生关系独特性的分析,为独立学院师生和谐相处提供参考。
一、独立学院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引导居于相对主要的位置
经历封闭而枯燥的中学时代来到大学校园的学生们,自由时间充裕,好奇心强,个性独立,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在开放式的校园生活中开始接触。面对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知识,还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稳固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其自身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会生存》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 [2]然而,相较于大多数的公立高等院校,学校性质的差异,使得独立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表现出一种相对薄弱的状态,对知识探索的主动性不够强烈;整体素质偏低,表现在没有稳定的心智,没有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对各种社会现象极其敏感,容易情绪波动。教师不仅在文化知识方面是先知者,在年龄、社会经历、心智等各方面也都相对优于学生,此时教师的引导便有了相对重要的地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独立学院师生关系中学生个性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个性是指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身心、才智、德行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特征的总和。”3独立学院的学生愿意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新事物而非局限于书本,他们乐于张扬个性,注重人际交往,虽然造成成绩普遍较差,但较之一般本科院校只注重知识学习的学生来说,其个性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强,懂得基本的为人处世的技巧。避免了传统教育理念下,千篇一律的标准化教育,满足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面相对较广,涉足各行各业,从一般的酒店到大型公司;而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虽然知识层次较高,但相对缺乏适应社会需求的才智,就业面较窄,主要从事知识理论要求高的教师等职业。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应该承认个体的区别,承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并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独立学院师生关系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
大学的自由氛围,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自己需要怎样的教育,应培养哪些必备的能力以及该如何生活等问题;当下的大学生几乎都生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他们生活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时代,从小接触面广,积累了一些与时俱进的知识、经验、技能等,拥有了独立的个性和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自尊心强,有自信,自负自爱,有着独到的观察能力和爱护自身的能力;桀骜不羁,张扬胆大,不拘小节,拒绝被操纵,极力争取他人的尊重、理解,力争获得、平等、自由,积极主动参与学校一切活动的意识增强。单一的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并不能使之满足,他们渴望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更多的方法与更多的教师进行校园生活方面的沟通交流,学习生活的自由度更高,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在是单纯的教学关系,而涉及校园生活的多层面,学生表现出要求成为大学校园主人的强烈愿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