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高职院校区域化进程博弈论

2016-04-25 01:0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关于高职院校区域化进程博弈论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高职院校在发展中面临着区域


  摘要:高职院校在发展中面临着区域化的问题,但区域化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张力也有阻力,区域化的快慢取决于这两股力量的博弈。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区域化的张力与阻力,并就一些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论文关键词:高职;区域化;博弈

  据,1997 年全国高职院校只有80所,而2007年已达1168所,占全国普通高校的61%。①高职院校的大量涌现,是十多年来中国高等发展的一大成就。高职院校在发展中面临着区域化问题,但区域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张力也有阻力,区域化的快慢取决于这两股力量的博弈。
  
  区域化的张力
  
  (一)地方政府的要求
  回报使然高职院校除少数几所外,都是地方高校。在高职院校的筹建和发展过程中,几乎都是地方政府投资。由于高等在提高就业率、促进发展和科技进步、提高生产率等方面有巨大作用,地方政府愿意投资高等职业教育。但是,政府一方面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举办者和投资者,另一方面要代表当地人民的利益,根据投资─回报原则,不会无条件地投资,当然要求高职院校回报当地社会,效力当地经济发展。
  归属使然所有地方高职院校在成立之初就被明文指定:由当地政府负责筹措一切办学经费,负责学校的领导管理。地方政府既然是高职院校指定的管理者,管理高职院校就成了分内之事。为了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进行和把关,需要对高职院校的收支状况和办学效益进行和监督,需要对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权力扩张使然权力具有扩张性。高职院校是一股重要的力量、力量、科技力量,不管它的归属权如何,地方政府都千方百计地纳入自己的管辖范畴。于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加强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和干预。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二)地方公众的要求
  纳税人的权利既然高职院校是由地方投资的,花的是当地纳税人的钱,地方公众当然有权要求高职院校服务当地民众,在学生入学和就业上享受优先权。再者,为了让各高职院校竞争有序,上级主管部门也把学校主要的招生指标投放于归属地。所以,高职院校的师生员工大部分都是当地人(其实,招生属地化的做法不仅在地方高校中盛行,在部属高校中也盛行,如北大的学生以北京人居多)。
  利益相关者的诉求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有两大来源:一是财政拨款,二是学费,而且学费的比重越来越大。既然入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当地民众子弟,作为利益相关者,不管是学生还是学生家长,在涉及自身利益时会不遗余力地去诉求,时刻关注学校的政策动向。由于学生择校权力的不断扩大,他们的意见对于高职院校办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精神寄托的需要一所学校,尤其是一所高校,是当地的教育、文化中心。它的兴衰成败是当地教育、文化的晴雨表,公众自然对高职院校寄予厚望,格外关注。不少贤达愿意对家乡的高校慷慨解囊,这既是对自己当年所受教育的回馈,也是一种精神寄托,都希望家乡教育发达、子弟成才。
  
  (三)特色办学的要求
  办学特色是在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特色往往是不可替代的,至少在某个地域内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每所高职院校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因为它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才能做到特色办学呢?就必须在高教性、职业性、区域性结合当中寻找。与地方经济社会特点相结合既是捷径,也是最有效的做法。因为每个地方都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点,这些是不能取代的,因而是最有生命力的,也最能得到当地民众和用人单位的欢迎。高职院校绝大多数都是市属高校,无法与省、部属院校一较高低,只有主动出击,围绕本地区的优势行业和支柱产业,独具慧眼,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开设相应的专业,讲,抢资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在众多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打出品牌,成为本地区乃至周边地区生产力的推动力量,获得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高职教育必须面向区域或发展,融入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而很多高职院校脱离了所在区域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其他不同类型地区或行业的高职院校甚至是普通本科院校盲目攀比,无法形成“地方特色”或“行业特色”。这种忽视所在区域或行业需要的办学定位使其具有很强的替代性,甚至由于不能对接市场需求而导致生存危机,或者使其竞争力大大弱化。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合理定位的需要
  当前,全国的职业院校都存在横向雷同、纵向攀升的趋势,要想让学校各安其命,区域化是一条出路。高职院校承担着大众化的使命,学生就近入学,不仅减轻了负担,也开发了地方资源。就全国大局而言,也需要各高职院校安教乐教,而不是盲目合并升格。新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明确要求: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应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当然,要高职院校“安分守己”也不容易,要改革相应的拨款制度和学制,不以学校的级别拨款,而以规模和质量作为依据,同时打通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的学制,学分互认,自由升学。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就是培养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具有一定人文底蕴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核心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职业素质。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好地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与社会紧密合作办学。虽然高职院校已初步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但目前还主要停留于感性认识的层面,并未能很好地进行理论提炼,更难以付诸实践。就现状而言,脱离社会办学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不但在办学过程中对社会办学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远远不够,而且办学目标定位也出现偏差,如脱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片面追求“专升本”等。
上一篇:关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