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等院校学生评教的理性发展趋势(2)
2016-04-27 01:01
导读:目前不少高校已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努力,效果较为明显: (1)结果时排除奇异数据,分别去掉高分端、低分端5%-15%样本数据后,再计算剩余样本
目前不少高校已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努力,效果较为明显:
(1)结果时排除奇异数据,分别去掉高分端、低分端5%-15%样本数据后,再计算剩余样本的评价得分。
(2)评价指标客观题与主观题结合。学生除了按照预设的部分指标进行等级评分外,还可以就课程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建议等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实现了评价意见的规定性与开放性有机结合,能给教师提供更多、更实际的启发。
(3)建立评价结果申述制度。教师若对评价结果存有异议,可以向主管部门进行申述并要求重新评定,学校启动专家组跟踪听课、学生座谈会或其他方式予以重新评价。
(4)连续多个学期评价。这样既可以克服某次评价的偶然性而得到更为真实的整体评价,又可以记录教师逐步成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满意度的发展轨迹。综合多个学期评价情况,允许个别评价结果出现“异常”(实际上开展教学改革的课程出现学生评教低分是能够分析出原因的),可以缓解教师过分重视“一次”学生评教而产生焦虑,为教师大胆开展教学改革,彰显个人教学风格创造宽松的外部,从而更利于教师获得长期激励,教学水平提高得更快,更能成长为教学名师、教学大师。
(5)评教形式和主体多元化,多视角开展评教工作。比如,少数高校除了每学期末进行学生评教外,每年度还坚持由班学生(接触的课程和教师相对多些,对教学的认识也更充分些)评选教学效果最好教师、责任心最强教师、学术水平最高教师以及不满意教师,也是学生评教的另一形式。加上督导专家评教、同行评议等途径,可以从学生以外的角度审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尽量避免评教结果的片面性,从而使评教结果更趋于客观,评教工作的公信度更高。教师得到的反馈信息越是多元、客观,就越能起到全面诊断的作用,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身,产生改进教学的内驱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以人为本,谨慎使用学生评教结果 理论上讲,学生评教结果能够反映的他们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感受和认可程度,因为学生作为受众,对教学手段的优劣、教学方法的得失、教师人格魅力、课堂气氛等比较敏感。在学生评教指标和操作程序得当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促使教师和教学单位积极改进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创新。迄今为止,学生评教结果已被广泛地运用到办学水平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师工作评估、教师职称职务晋升、教师试讲与录用、评选优秀教学奖等活动和程序中,对于保障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门课程的专业特点、难易程度、教师投入精力的大小和主观努力程度、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得当、是否符合教学规律,各教学环节是否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等,学生不一定清楚,也不一定有能力能作出客观的评判。此外,高校成百上千的课程各式各样,差异性非常大,不同班级的学生掌握的评价标准也是很难统一的。因此,作为高校管理部门或有关责任人,在学生评教结果的认定和应用上不能有极端化的倾向,要走出认识误区,谨慎使用学生评教结果。
4.1高校对于教师的人事决策可以参考学生评教结果,但学生评教有局限性,应避免将学生评教结果作为人事决策的唯一依据。即使是被实践证明可靠的、有效学生评教结果,也只能在人事决策中占一定比例。另外,参考学生评教结果,必须以一定的年度为限,不能以一两次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最终鉴定[5]。
4.2高校在利用学生评教结果进行奖励和警示时,应充分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要始终注意以教师发展为导向,扩大正向作用,减少负面影响,保护好教师的教学热情: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不能通过一次或少数几次学生评教结果就将教师“一棍子打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教学水平,要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2)应尊重和信任教师,充分听取教师关于学生评教结果的意见,理解教师的苦衷,承认教师的努力和付出,相信广大教师具有改进工作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
(3)要根据学生评教结果,帮助教师分析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帮助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有针对性地提供
培训或进修机会,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从而稳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国海.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综述[J].研究学报,2001,24(1):30
[2]江晓帆.高校不同群体对学生评教认识的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2006:38-41
[3]商弘.我生评教的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甘肃科技,2006,22(12):220-221
[4]张红伟,掌建石,杜瑞军等.以人为本:通过学生评教推动高等院校和谐发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4(1):42-47
[5]诸葛剑平.高校学生评教现状与实现评教有效性的研究[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6(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