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更多的不是技术上的,而是上的。本文探讨分析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空间,提高教学效率,扩展校园的综合功能,以最终实现、管理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论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整改方案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的重点建设工程,近几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有80%的高职院校拥有校园网,开始向数字化校园发展的高职院校约占总数的10%。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我国高职院校运行效率和办学效益,发展趋势是可喜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不少管理上的漏洞阻碍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加强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科学管理及其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育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都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与校园网的建设都已比较健全。据,部分高职校的教师办公室联网率已达到90%,学生宿舍联网率已达到60%,教室联网率达到40%,安装有固定投影设备教室的平均比例也达到20%。在师生装备方面,教师每人拥有1台计算机的平均比例已达到35%,2—5人拥有1台的平均比例则达到48%;在学生中,平均2—5人拥有1台计算机的比例为35%,6—10人拥有1台的比例为20%。这些情况说明,被调查高职院校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条件,但信息化建设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教育观念的落后使信息化不能快速发展。
一是部分人对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并缺少相应的组织机构以及配套的政策,使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二是部分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应用还未普及,部分教师已习惯了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不愿意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改变教育方式。思想观念上的这些问题,在某些程度上制约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信息技术没有纳入到日常教学工作。
当前,部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检索资源、制作演示类课件等,对于“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等方面仍然比较少,缺乏日常工作的实践应用。
3.校园管理工作方式落后。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人工进行,使管理信息的采集和整理比较困难。
4.信息技术被过于依赖。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神化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认为只有信息化教学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认识上的偏差使其在教学上热衷于追求教学手段的先进和便捷,而全盘否定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信息化发展成为一种时髦,夸大了物质技术对人的教化所起的作用,并非实质性地应用,信息化没有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魅力。
5.在校园网的应用上,仅局限于基本的信息交流和学校管理,忽视了校园网的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
有许多教师和学生对校园网的应用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认为:校园网只是用于教学管理和信息交流,他们不是教或学计算机专业的,除能够收E-Mail外,校园网的其它应用和他们无关。他们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方式、方法与模式的挑战,没有意识到校园网的应用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6.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这一问题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少高职院校缺少相应的信息技术人员,有的学校虽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但其业务素质不适应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需要。
7.忽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高职院校管理、监测工作量化程度普遍较低,在管理和决策活动中,人为判断决定多,以客观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少。
(2)高职院校主管部门在开展宏观调控、专家评价,以及高职院校制定发展规划或自我评价时,三者之间缺乏可以作为共同依据的规范化的信息资料。
(3)高职院校信息管理不规范。
(4)有些信息采集标准和编码标准不一致,造成各高职院校、各部门之间数据不能共享与交换。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整改方案
1.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高职院校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化、管理科学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以达到教学科研现代化。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以及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数字化校园将是今后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必然,实施数字化校园主要有以下好处。
(1)资源共享
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资源;实现知识实时更新,并吸收各地最优秀的资源成果,使资源共享。
(2)实时交流
网络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讯交流,充分利用其功能,实现方便的实现信息数据传输与互动交流。
(3)教学现代化
利用资源,利用网络技术,使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带来的好处,进行互动式教学,降低工作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