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校区共建”平台下大学生社团与社区互动(2)

2016-06-14 01:01
导读:四、“校区共建”平台下大学生社团与社区互动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校区共建”平台逐步完善的情况下,由高校与社区共同开展社团建设,大学生社团针


  四、“校区共建”平台下大学生社团与社区互动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校区共建”平台逐步完善的情况下,由高校与社区共同开展社团建设,大学生社团针对社区的特点,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技术合作、创业,成为大学生社团建设新的模式和途径,但它同样存在大学生社团与社区互动机制建立的各类现实问题。
  1.大学生社团化建设的常态性问题。大学生社团市场化模式在个别高校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社团服务、自身育人的双重功能,但大学生社团市场化模式由于制度、现实、社会的原因,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目前,大学生社团市场化过程中,承担社区服务企业的功能,但青年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学习,活动范围也主要在学校,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大学生时间受到限制,从学校到社区合作地点的距离也成为合作效果受限的现实因素,出现了对合作对象服务的不连续性,同时也降低了与企业合作的质量。作为大学生参与社区企业技术合作,同样缺少合作的过程监控、评价体系,导致技术合作过程中出现空间、时间、服务的不连续性。因此,有必要在大学生社团市场化建设常态性的机制和制度上进行深入拓展,为大学生社团市场化建设常态化的构建打下基础。

  2.政府、社区、社区企业、学校的角色与作用扮演问题。大学生社团社区社会化服务和社团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延续,合作的中心点都是人才培养,合作的目标都是人才输送、技术转移。无论是学校通过大学生社团建设开展学生思想、创业教育,还是政府、社区完成公益化社会服务工作、社区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实现盈利,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多方共赢,在完成了青年一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在各自角色扮演中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由于各自工作局限性导致各方无法进行有效的工作衔接和信息共享。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3.大学生社团社区社会服务评价问题。通过科学的大学生社团社会服务评价体系,实现服务效果的定量评价,对大学生社团产生正面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服务社区的社团可以随时获得综合的反馈信息,以便随时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学校通过评价信息及时了解大学生社团在社区服务、社区企业合作中的实际表现;政府通过评价体系,为监督社团组织服务质量提供保障;社区企业通过评价体系,为实现社团、社区企业技术合作过程中企业作用最大化提供条件,从而实现政府、企业、学校、社团四位一体的评价监控体系;学校在具体评价体系中完成对社团建设的实际评估。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服务评价空隙,未能形成各参与主体共同执行的服务评价平台。

  五、“校区共建”平台下大学生社团与社区互动发展的机制创新

  通过大学生社团社会化服务、市场化建设,在大学生社团建设和培育方法上进行探索,让大学生社团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的平台,通过与政府、社区、社区企业的合作,组织大学生社团以非政府组织的形式进入社区,开展专业化、职业化、长期化的服务。学校为社会建立公益性组织,社会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大学生社团市场化建设可以为社团与社区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提供条件,从而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的进一步延伸。“校区共建”平台下大学生社团与社区有效互动,成为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新途径,社团在社区参与社会服务、企业合作,对大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突破。

  1.大学生社团市场化过程中社区创业的机制创新。大学生社团市场化的最高层次就是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江汉石油学院自2000年开始市场化运作以来,社团活动经费来源地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展技术合作5项,得到经费1200万,实现了社团活动经费渠道的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学生具备了走向社会的能力和潜力,直接面向社会也使学生更早体验到了社会的竞争,大学生在社团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积极开展社区创业成为可能,并具备社区创业的广阔市场。社团市场化过程中,社区要为社团提供良好的企业合作渠道,在社团或社团成员社区创业过程中,社区要在机制上积极创新,在培育、创业培训、服务、场地服务等方面采取全过程服务,在社区服务、社区创业中找到社区最大的利益点。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大学生社团与社区互动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各类大学生社团为大学生扮演了职前培训和的重要角色,甚至扮演了大学生就业或创业的“模拟单位”。②积极探索大学生社团走出校园,将大学生社团与政府、社区企业紧密结合,要在大学生社团培育方式上进行创新,以完成社会公益服务、与社区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等形式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社情、国情,将学生教育的课堂搬进社区、社区企业。大学生通过社团走入社区、企业,参与社会服务、企业合作,在社会、企业中接受锻炼,从而实现学校、社会和企业共同完成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具体的人才培养上,学校、社区、社区企业对人才培养上要找到三方共赢点,实现学校要培养人才、社区需要资源和服务、企业需要人才和技术的目标,从而完成人才的多渠道、多方位培养,达到“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内涵延伸。

  3.大学生社团市场化建设的机制创新。大学生社团市场化建设,要把握几个方面:如何实现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品位,改变以往大学生社团的封闭性,让大学生实质性地参与社区服务,实现社团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组织形式;如何在机制上实现突破,保障大学生社团市场化过程中的政府支持;如何以社团与企业的技术合作,引导大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实现大学生社团专业特色的广泛性。以上问题的实现,需要政府、社区加强支持力度,解决大学生社团的社会身份,给予具体。高校则要在社团建设上,加大对专业社团、特色社团的支持力度,高校、政府、社区要建立定期沟通协商机制。

  4.学校、政府、社区三方联合培养社团的机制创新。大学与社区互动发展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不同主体之间形成的合作关系,合作的基础在于对各自的需求和利益的尊重。③大学生社团要实现高校、政府、社团的联合培育,大学生社团要作为公益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或以企业形式参与社区企业技术合作,大学生社团还需与其他社会非政府组织充分融合。学校、政府、社区三方要积极培育大学生社团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政府、社区三方要以参与主体的身份,明确各自职责和作用,积极培育社团,实现大学生社团学校和政府、社区的联合培育,建立大学生社团社会化服务和社团培育体系。大学生社团社会化服务和社团培育体系应由外部保障和内部保障两个体系构成。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在大学生社团社会化服务和社团培育体系外部保障体系的构建中,政府、社区应是主体。政府、社区应根据当前社会非政府组织现状,积极引入高校资源,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如政策、与学校沟通的机制、人才引进等),充分吸收高校师生参与社会非公益组织建设,将大学生社团引入社区参与社会服务,完成大学生社团社会服务的对接和融合,并通过高校专业化特点,在社区网络建设、咨询、咨询、技能培养、进社区、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学校、企业、社区间合作模式的创新。同时,要对大学生社团的社区服务制定评估标准,建立大学生社团的社区服务激励机制。
  在大学生社团社会化服务和社团培育体系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学校是主体。应坚持适应性原则、人才培养优先原则、重在策划原则和有效性原则。体系结构应包括组织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过程管理系统、服务质量监控系统等。依据高校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大学生社团建设和社团人才培养的内部保障框架。大学生社团社会化服务和社团培育体系的内、外部保障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六、结语

  大学生社团是基层学生组织的重要一员,是学生拓展兴趣、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学生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社团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存在和隐形课程,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产,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建立一批具有高职特色、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社团,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校区共建”平台下,将大学生社团引入社区,以非政府组织形式参与社区服务,加大专业学习型、科技创新型社团的建设,完善社团与社区企业技术合作的途径和机制,为高校学生校内创业和社区创业提供平台,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社团与社区的有效互动。

上一篇:试论基于教育Blog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