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提升高校创业能力的途径分析

2016-07-02 01:0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关于提升高校创业能力的途径分析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文章从提升高校自身的能

  摘要:文章从提升高校自身的能力出发,探寻提升高校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阐述了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扩大招生来源,建立高校声誉,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通过校企合作,形成合作开发、合作发展、合作共赢的局面,促进和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依托高校的专业优势,在行业内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开展教育培训,向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发展;通过在高校内部促进创业娄杜团的建设,支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建立等一系列工作来加强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师资队伍的建没。

  论文关键词:高校;创业能力;途径分析
  
  过去的十年是发展的黄金时期,十年的造校运动使各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得以极大提升,资产数亿,同时也使高校的运营大幅增加。如今随着生源的骤减,高校规模将有所缩减,一些高校面临着生存危机。虽然对高校的投入一直在增加,但要建设一流高校光靠国家的拨款是不够的,同时也需要靠学校自己筹措部分资金,以牛津大学为例,其生师比长期保持在1:8,这是需要足够资金支撑的,它的办学经费来源广泛,其中政府拨款只占1/3左右,而各类办学收费、校友资助等自身筹资数额巨大。因此,在生源危机的大下各高校正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提高收人,维持生存,并求得更好的发展。笔者认为,面对危机努力提升高校自身的创业能力至关重要,同时高校创业能力的提升也必将增强高校的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一、中外合作办学,走产业化道路
  
  中外合作办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世后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些高校甚至把国际合作办学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之一。中外合作办学的性质也已经由1995年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的“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补充”,转变为2003年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现在许多国家将接收留学生作为一种商业运作、创收途径,中外合作办学本身就是一种创业活动。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欧美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把教育作为产业来经营了,即适当地把机制和运行规则引入到高校运营当中去,让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由于教育的公益性,在教育产业化的同时,政府需要对教育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中国留学生已遍布世界各地,几乎有高校的地方就有中生,有些国家已经把硕士培养当做无烟产业。而我国历来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办,直到1999年党的十五大和第三次全教会后才提出“教育产业”的观念。由于观念落后,我们错失了占领国际教育市场的先机,的教训让我们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走“产业化、市场化”道路的必然性,尽管这种来之不易的观念,近年又屡被诟病,至今仍步履艰难。
  如今,我国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都已经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来运营了,他们和企业的不同在于中外合作办学是以学校的名义来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如一般企业一样,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生也需要打广告,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不做,招生对象就接收不到相应信息,就无法来此接受教育。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起步晚,我们必须充分借鉴国外丰富的办学经验,共享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与世界教育大国进行交流与合作。我们总在比较,到底哪一种教育模式更好一些,笔者认为,教育是应该兼容并包的,没有哪一种模式比另一种更好,重要的是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中外合作办学让我们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推广了中华,推进教育全球化的进程,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吸纳留学生来解决高校生源危机、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校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其中科研分为诞生科研成果和促成科技成果产业化两个方面。从当前情况来看,高校科技成果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开发、面向市场不够的缺陷,这些直接导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结果。据,我国高校每年都有将近万项专利,但技术应用率不足25%。于是,社会上出现了高校大量的科研成果无人间津与生产企业缺乏科技竞争力并存的现象。要改变这一局面首先就要改变目前高校的“为科研而科研”,高校科研应把重点放在能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上,高校亦应在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扶植力度。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校企合作形成了高校科技产业,其中绝大部分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这里已经成为我国创新活动最为活跃的地方。校企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运用高校的各种科研成果,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技术优势,同时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作出贡献;另一方面,高校则在科研上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科研成果的转化也能够使高校获得更为充足的科研和教学经费,从而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高校和企业的科技人员的双向介入使高校的技术成果能够顺利地转移到企业中去,很快形成产业。国内一些高校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如家喻户晓的北大方正、北大富硒康、清华同方等。南京大学每年的科研成果转让及校办企业创收收入过亿,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校企合作通常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
  1 校企平行合作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在研究阶段是独立发展的,只是在研究结果的处理阶段,企业通过技术市场买人科技成果。平行合作要求企业在高校研究阶段给予必要的信息、设备等支持,研究成果则需优先提供给合作企业进行选择,洪堡大学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1991年,洪堡大学准备筹建安道尔舍夫校区,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重构学校的院系,将实用性的学科和研究机构集中起来,通过和周边企业的直接对话。将知识成果进行更直接的转化,从而降低转移过程中的成本,并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应。系、自然科学机构以及一些非大学的研究机构将成为安道尔舍夫科学园的中流砥柱。经过一系列的视察、可行性分析和校区的建设,系的学者作为先驱于1998年首先进入该校区,数学系、化学系、系和生物系在此后的五年中纷纷人驻,12家非大学的科研机构和360家技术导向的企业也先后建立。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形成了相互受益的网络,将研究和知识的应用相融合,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 校企研发合作模式,是指由企业提供经费、高校出和部分设备,在高校建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工作从一开始就纳人双方的工作计划,按企业发展需要进行工作部署。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本身拥有三家医院,既服务社会,又方便了师生的科研和实验,一旦生源滑坡,它足以靠这一块收入补充办学经费。
  3 校企共建合作模式,即高校和企业共建高科技类型的企业,两者各持一定的股份,高校通常会依托自身的优势专业,利用、技术成果等优势,慎重地选择合作伙伴,以达到强强合作、优势互补的经营效果。剑桥科学园比较接近于这种模式。1971年,剑桥大学的圣三一学院建立全英第一个科学园——剑桥科学园,并凭借剑桥大学这一强有力的知识源,很快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加人,它们与剑桥大学的实验室和研究所进行联系与合作,促进了人员和资金的交流。随着时间的发展和越来越多企业的进驻,剑桥大学周围出现了技术型的社区,形成了所谓的“剑桥现象”,即“校企共建合作”模式。
上一篇:关于构建教师自主发展的人本主义教研范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