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忆苦思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2)

2016-07-19 01:16
导读:其次,“忆苦思甜”在高校思想中的创新性运用,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忆苦思甜”在上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但对高校学生而言却是

  其次,“忆苦思甜”在高校思想中的创新性运用,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忆苦思甜”在上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但对高校学生而言却是一种新鲜的方法。这种新鲜感与好奇心,有助于高校学生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忆苦思甜”这一方法本身的宣传性和感染力又将进一步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的积极性,真正达到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的效果。
  此外,“忆苦思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有助于大学生端正行为作风。通过“忆苦思甜”,可以帮助大学生重温历史,在对比过去艰苦岁月的过程中,理解先辈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所作的努力与牺牲,感受当前生活的幸福与不易,提高自尊心与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观念与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积极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自觉杜绝铺张浪费等不良思想和行为,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忆苦思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
  “忆苦思甜”这一教育方法在历史上曾被广泛运用,并在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民族斗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一方法自“文革”中受到歪解和误用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虽然在一些活动中可以看到“忆苦思甜”的影子,但是并未得到推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更属罕见。因此,如何科学地创新“忆苦思甜”这一传统方法,并将其正确地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性运用“忆苦思甜”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大力宣传革命精神。当今的大学生生长在繁荣稳定的和平年代,成长过程中缺少历练,缺乏艰苦奋斗与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挫折容易自暴自弃,身处逆境往往意志消沉,不能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逆境。对此,高校可以通过宣讲革命故事,弘扬革命精神的方式,帮助学生重温历史,回顾艰苦岁月,体味先辈的贫苦生活,感受自身的幸福生活,在对比中振奋精神,增长斗志。具体而言,高校可以通过课程教育,由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给学生讲述经典的历史故事,帮助学生回顾历史,感受过去生活的艰辛;或通过校报、广播、宣传橱窗、图片展览、播放教育意义影片等方式,大力宣传红色,弘扬革命精神,学习革命先辈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可以邀请老战士和老教师作革命传统报告、讲革命传统故事,使学生在与亲历者的交流中加深对历史的了解与记忆;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相关的活动,如举办红色歌咏比赛、邀请校外演出单位入校开展红色演出、开展红色主题比赛、知识竞赛、论文竞赛等活动。总之,充分发挥各种宣传方式的作用,在大学生中大力宣传历史典故和革命精神,通过宣传与活动来帮助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大学生在学习革命精神的过程中,端正自身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常是重大革命事件的遗址或著名革命先辈的纪念场馆,是宝贵的历史资源,对于回溯历史、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与所在地区及周边地区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合作,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在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同时,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实践的常规化。以南京地区的高校为例,南京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周恩来梅园新村纪念馆、总统府、中山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南京各大高校可以选取距离校区较近的一个或多个红色旅游景点开展合作,作为本校思想教育的实践基地,定期或选择重要的纪念日带领学生前去参观,鼓励学生结合参观内容及时抒写观后感和心得体会,也可依照活动主题,开展学生论文竞赛等活动。总之,通过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参观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真实地了解历史,生动地体会过去生活的动荡与贫苦,感受先辈们在国家建设中所付出的辛勤与汗水,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祖国的发展进步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3.组织社会服务活动。当今大学生的服务意识较弱,奉献精神普遍缺失,高校应当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服务和奉献意识。条件较好的高校可以从贫困地区选取一所合适的学校作为兄弟院校,开展帮扶合作,组织本校学生与贫困地区的学生开展短期的交流互换,或安排学生到贫困地区开展义务支教活动,体验贫困地区的生活。通过与贫困地区的学校交流合作,一方面为富裕地区的学生提供了体验贫苦生活的机会,使其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培养他们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为经济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了体验小康生活的机会,使他们真实感受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活水平,在贫富生活的对比中,坚定努力学习、创造幸福生活的志向,为地区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而奋发进取。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鼓励学生进行红色旅游。旅游是当代大学生假期闲时的主要活动内容,高校可以对学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提供指引,鼓励学生到红色旅游景点观光。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游客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高校应当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利用假期时间带领一些同学赴井冈山、瑞金、兴国、延安、西柏坡等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参观学习,使学生在参观革命纪念地和纪念物的过程中,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体验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同时,组织参观学习归来的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开巡回报告会,以生动的和切身的体会,感染更多的学生,使大家在接受红色文化知识,感受红色文化熏陶的过程中,进行忆苦思甜,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高尚品德,弘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5.积极开展体验式的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忆苦思甜的活动,如吃“忆苦思甜饭”,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感受苦,进而深刻思考生活中的甜。美国旧金山市的斯迪夫中学曾组织“体验饥饿”活动,吸引了该校75名11~14岁孩子的积极参与。到了中午放学之后,参加活动的每个学生自己抽取一张就餐券,要是券上写着“15”这个数字,那就意味着他属于占世界总15%的“富人阶层”,也就是说他可以享受到一顿丰盛的午餐,而且还可享受到周到的服务;要是券上写着“25”,那就意味着他属于占世界人口25%的“温饱者阶层”,即可以吃到分量尚足的米饭、煎鱼和煮豆子;要是抽到的就餐券上写有“60”,那么他就属于占世界人口60%的“穷人阶层”,那顿午餐就只能吃少许没有放油的煮土豆,而且还得耐心地排队等候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食物。该校校长威尔金森先生介绍说,这些孩子通过抽签分成了3组,其比例恰恰与世界人口的“饥饿格局”大致相同。④高校也可以参照斯迪夫中学的做法,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饥饿的味道,体会贫困地区人民吃不饱的滋味,进而努力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

上一篇:关于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反思与重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