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析新建本科院校学院制管理模式的思考(2)

2016-08-10 01:02
导读:2.精简机构,整合资源,力量整体下移 今天,新升本科院校面临着最大的问题: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不过本人认为:

  2.精简机构,整合资源,力量整体下移
  今天,新升本科院校面临着最大的问题: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不过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原来中专或者中师的相当一部分老师学历、职称不达标,且继续学习的动力不足,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第二,原有的干部体制存在着最大的弊端就是:能上不能下,即使是一个庸官,只要没有犯错误,只能让他平安退下;第三,一些经过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拿到高学历后, 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为了体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他们便顺利地走上领导岗位。这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变。
  第一,年龄45岁以下的教职工,要求他们去读全日制研究生或者在职研究生,来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第二,年龄45岁以上的教职工,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或者去其他高校做访问学者,做一些课题,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更好地晋级晋职;第三,在不影响学校工作的情况下,只要学历合格者,应该将教学力量下放到二级学院去从事教学工作,在校内开设大量的选修课,同一学科,只要老师具备、教学条件具备一律同时开课;如果教学条件暂时不具备,师资力量充足,可以分段开课,让学生有充分的权力选课,让他们真正做一次公正的裁判,凡是选课人数不足20人者,一律待岗学习,扣发当年部分津贴;如果连续三次有如此情形者,转岗或者辞退。这样变压力为动力,刺激他们发愤学习,积极进取,进而提高自己的办学声誉。
  3.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当分离
  我国高校原来大多是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一些学术机构名存实亡,现在应该加以改变,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作用,尤其是充分调动教授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位授予、职称评定、科研成果鉴定、人员聘用及定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营造一个适度宽松、自由的,促进学科发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新建本科院校学院制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推行学院制改革,其目的是调整内部结构和功能,提高其办学效益及水平,所以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苯一步解放思想,稳步推进改革
   不管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还是主政一方的官员,或者是学校的“肉食者”,均应有战略眼光,高瞻远瞩,应清醒地认识到:当今学校必须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整合校内各类资源,优化结构,应具有宏观管理水平和驾驭大局的能力,当然这里也应反对两种倾向:第一,盲目推进,不顾当时的客观条件是否成熟,“赶时髦”,“跟着感觉走”,急于求成,进而造成损失;第二,右倾保守,不思进取,错失时机。我们应综合考虑,兼顾的文明程度、技术条件、人们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稳步推进,不断发展。[4]
  2.讲求效益
  “质量就是生命”,这一句话早已走入千家万户。我们推进学院制改革根本目的就是在管理思想、管理方式上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优化高校内部层级结构,盘活各类办学资源,建立科学决策、高效元转、能适应配置资源需要的内部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效益、办学质量。
  3.选好领头人
   二级学院的党委书记、副书记、院长、副院长及其他领导人选,必须公开选拨程序、任职资格、任职年限、权力、职责等,应该在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公开选拔,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范围内,本人认为:应该选拔那些人品好、高学历、高职称、善管理、既有基层工作经历,又具备国际眼光的人才。这样经过公开、公平、公正选拔的人才,让他们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加以引导、教育、管理,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使学校的工作顺进行。

中国大学排名


  五、结束语
  新建本科院校推行学院制改革,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培养多样性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与国际高校接轨的必然选择。只有推行学院制改革,整合各类办学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走出困境,自己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办学层次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左春明.一场深刻的性变革[J].神州学人,2000,(10).
  [2]叶澜.深化中国高等学校内部与运行机制改革的研究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00,(5).
  [3]马阳亭.简析高等学校的二种基本管理模式[J].研究,1998,(2).
  [4]向东春.论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的重整[J].教育探索,2008,(5).

上一篇:试论大学英语课程的文化教育的渗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