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新建高校 学院制 模式 思考
论文摘要:高校内部改革的创新问题,即学院制的建立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学院制的必要性;然后阐明了学院制的三种类型;最后指出建立学院制应该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的快速发展,一批新建本科院校随之诞生。它们大多是由几个专科学校合并而成或者几个专科加上几个中专或中师华丽转身而为本科学校。诞生后,它们面临诸多困境,与同类老牌本科学校相比,处处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加强管理,整合有效的资源,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从而赢得的尊重,内部管理体制随之发生悄悄的变化,很多新建本科高校在内部建立了二级学院。这种学院制的建立,不仅使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组,形成了合力,提高了整体办学水平;而且促进了高校内部权力的重新分配和权力制衡机制的诞生。
一、建立学院制的必要性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学校管理制度、机构设置、管理权限以及相关的根本性组织制度。这种制度最大优点就是:符合教育规律,能够主动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与变化;能够调动基层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能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大学生产力,最合理、有效地配置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要素资源,输出最大效能。而我国的高校内部体制完全是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进行设置的,权力基本上在上层手中,如教育部、教育厅或者其他主管部门,地方、学校毫无办学的积极性,从招生、分配、基建、项目审批、拨款、学科建设等方面,全是“老板”说了算,下面的学校领导完全是严格按照“老板”的旨意执行的忠实信徒,缺乏办学的主动性;而学校机构完全按照政府的模式设置,官僚化倾向严重;而学校内部权力分配不合理、不科学;大学的学术权力几乎被权力所代替,高校是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过在具体管理活动中存在职能交叉、重叠现象,以致造成党政不分,职责不明,有利的事争着做,无利的事相互推;机构臃肿,职能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而教授委员会、教代会等机构几乎是形同虚设,毫无价值;高校手捧“铁饭碗”,吃“大锅饭”,大多教职工外无压力,内无动力,只是一个字“混”,虚度光阴。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合理地分配权力,极大地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逐步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必须推行学院制管理模式。[1]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学院制管理模式类型
1薄靶!—院——系”三级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大学中增设学院一级管理,在学院下再增设系、研究中心或者研究所。其实,就是将原来学校的部分权利下放到二级学院,让他们享有相对独立的权利,承担相应的责任,进一步发挥他们办学的积极性。[2]该模式主要优点:减少管理环节,降低行政,便于及时、准确地传达信息,提高了管理水平。这里必须注意一个问题:如何协调好二级学院与其所属的系或者所的权力分配关系问题,有的是院实系虚,有的是院虚系实,只有做到合理分享资源,才能调动各自的积极性。但是现实生活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表达容易,操作起来很难,只能摸着石头过河。[3]
2.“校——院”二级管理模式
该模式在高校中只设院校两级管理机构,学校负责长远计划的制定,作宏观管理工作;而二级学院则赋予人事、、学位评定等方面的自主权。
3被旌闲凸芾砟J
此模式即是在大学中同时存在两种管理模式,A“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B“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其优点:形式多样,灵活多变,但是不足之处是: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增加管理成本。要想使学校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有一套比较明确的、适合于该模式的运行体制来加以保障。
三、推行学院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面临诸多挑战:第一,缺乏区位优势,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加盟;第二,办学资金严重不足,且大多是举债办学,造成沉重,举步维艰;第三,处于老牌本科学校与飞速发展的高职高专夹缝中生存困难;第四,生源渐渐萎缩,难以招纳优秀学生……鉴于如此情景,为了摆脱困境,利用好现有资源,整合力量,形成拳头产品,办出特色,办出声誉,必须推行学院制改革,同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比力重心下移
《现代小词典》(1999年修订版)对“权力”是这样解释的: “权力,名词,①上的强制力量;②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也就是说权力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谢安邦认为:我国高校体制权力基本构成应包括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其他利益权力)(如一般教师、辅助人员、学生的权力)等四个方面。
这里所说的权力主要指行政权力、学术权力。而高校行政权力的下放,主要是指一定的资源分配权、计划内经费的使用权、学校内部机构的设置权、一定的人事聘用权等;学术权力的下放则指基层学科的调整、专业的设置、课程的改革、一些科研项目的管理等,当然,这些权利的下放,并不意味着学校相关部门就撒手不管,而是加强引导、教育、监督,防止他们走向极端,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