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典型剖析(2)

2016-08-22 01:16
导读:4.校园建设。校园环境是一所大学独特的育人氛围和环境,是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和谐统一。校园环境既包括无形的校园文化环境,如优良的校风学风、浓厚

  4.校园建设。校园环境是一所大学独特的育人氛围和环境,是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和谐统一。校园环境既包括无形的校园文化环境,如优良的校风学风、浓厚的学术氛围、恰当的制度设计等;也包括有形的校园物质环境,如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和景观。学校的特色正是通过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起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作用。目前,一大批民办高校不同程度地完成了现代化办学条件的建设,其中一些名牌民办高校凭借优美的校园、优雅的风景和优良的设施成为所在省市靓丽的“名片”。以北京市为例,民办高校校园占地面积4 875亩,校舍建筑面积1 643 201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8 764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27 344万元。另外,图书资料、现代化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学生技能场所等的建设也是校园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在这些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开展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是校园环境软件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目前民办高校建设的努力方向所在。

  三、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长期维护与创新,其内涵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和升华。我国民办高校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已涌现出一些特色突出的优秀者,但在办学时间短,人才、资金等实力有限,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制约下,在与公办高校的竞争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亟待解决和提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教师队伍有待加强。民办学校普遍存在返聘的退休教师多,刚的青年教师多的情况,中年骨干教师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变动频繁的现象。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水平和办学水平。民办高校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在明确学校办学思路,合理调整学科专业和结构的基础上,有重点、有倾向性地积极引进急需人才,实行专兼职相结合;加大资源的教育培训投入,强化本校现有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建立人力资源的约束、服务与调控使用机制,完善以人为本的制度;切实提高专职教师的待遇;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评价竞争机制,形成核心骨干力量,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中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稳定的教师队伍,为办学特色的建设创造条件。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合理利用资金和资源,发展特色教育。从办学资金来源上看,民办高校缺乏来自的资金支持。办学资金多来自于学生学费和力量,这就决定了其来源的匮乏性与不稳定性;从发展来看,民办高校发展时间短,文化和知识积淀少;从教育格局上来看,民办高校还是我国体系中的弱势群体,在本身办学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又面临着公立高校规模扩展,使其陷入规模扩展和办学资源紧张的矛盾,教育质量和人力质量难以保证,大学生职业意识普遍薄弱,就业期望与现实不符。在这种形势下,各民办高校一定要避免大而全的建设,摒弃盲目攀比的心态,找好自己的学科定位,从自身现有条件出发,立足学校实际状况,着力打造几个特色学科,集中精力与智慧,确立比较优势,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服务于地方或区域的建设和社会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以特色优势取胜。
  3.积极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总体上看,科学研究是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科学研究一方面可以带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民办高校应加强科研意识,把科研当做营造学校成长与发展氛围、提高人文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针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科技开发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形成地方特色和优势。
  结语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开始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在机遇与挑战共存时期,各民办高校要勇于改革和实践,不断创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参考文献:
  [1] 谈松华.民办教育的发展模式与制度选择[J].教育研究,2003,(10):19-24.
  [2] 郭建如.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与民办高校组织管理特征研究——以陕西高等教育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4):68-74.
  [3] 胡卫.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徐绪卿.关于民办高校正确定位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9-41.
  [5] 陈文联.特色化: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8(2):13-15.
  [6] 吴绍芬.民办学校办学模式的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2004,17(1):56-63.

上一篇:浅谈以人为本推进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的改革 下一篇:没有了